《西江月·不识平源太守》
时间: 2025-01-19 19:57: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识平源太守,向来水北山人。
世间功业谩亏成,华发萧萧满镜。
幸有田园故里,聊分风月江城。
西湖西畔晚波平,袖手时来照影。
白话文翻译:
我不认识平源的太守,以前我只是水北的山中人。
世上的功名事业常常徒劳无功,白发苍苍已满镜中。
幸好还有田园和故乡,姑且与江城的风月分享。
西湖西边的晚波平静,袖手而立时自照影子。
注释:
- 平源太守:指地方的官员,平源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方。
- 水北山人:意指居住在水北的山中人,表达一种隐逸的生活方式。
- 功业谩亏成:世间的功业常常是徒劳的,不能如愿以偿。
- 华发萧萧:白头苍苍,形容年老的状态。
- 田园故里:指自己所熟悉的田园和故乡。
- 风月江城:指江城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
- 西湖西畔晚波平:描述西湖西侧的平静晚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孝祥,宋代词人,字子明,号青门,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以其清新俊逸的风格而闻名。张孝祥的诗词多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哲思。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诗人因政治失意,隐居山水之间,表达了他对官场功名的淡泊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西江月·不识平源太守》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的词作。开篇便以“不识平源太守”引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的漠然与无奈。诗人自称“水北山人”,显示了他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归属感,隐喻着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社会纷争的逃避。
在“世间功业谩亏成”中,诗人深刻反思世俗的功名利禄,感慨人生的无常与短暂,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的重新审视。“华发萧萧满镜”则通过镜中的白发提醒人们岁月的流逝,反映了诗人对老年的思考和感伤。
“幸有田园故里,聊分风月江城”,在这一句中,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安慰。田园的宁静和江城的风月为他带来了片刻的宁静,展现了他对乡土情怀的珍视。
最后两句“西湖西畔晚波平,袖手时来照影”描绘了西湖傍晚的宁静景象,诗人袖手站立,静观湖面倒影,表达出一种洒脱与从容的心态。整首词在平和中流露出感慨,既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也有对自然的热爱,情感真挚而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识平源太守:诗人自谦,表明对官场的陌生与无奈。
- 向来水北山人:强调自身隐逸的身份与生活方式。
- 世间功业谩亏成:感叹世事无常,功名利禄常常是徒劳无功的。
- 华发萧萧满镜:感慨年龄增长,白发的出现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 幸有田园故里:庆幸自己有田园与故乡可以寄托情感。
- 聊分风月江城:与江城的自然风光分享,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西湖西畔晚波平:描绘西湖傍晚的静谧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袖手时来照影:诗人自得其乐,享受此时此刻的宁静。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田园故里”与“风月江城”,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用“镜”象征自我反省与人生的映照。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达了对官场功名的淡泊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湖:象征美丽的自然与人生的宁静。
- 晚波:代表时光的流逝与内心的平静。
- 田园:隐喻生活的简单与纯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不识平源太守”意指: A. 对官场的热爱
B. 对官场的无奈
C. 对自然的向往 -
“华发萧萧满镜”表达了: A. 年轻的心态
B. 对年老的感慨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张孝祥与李清照的作品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张孝祥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思考,李清照则更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