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荷叶杯•问病
花落木樨庭院。重见。骨细不胜衣。支离憔悴总因伊。知么知。知么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病痛中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爱情的思考。庭院里木樨花已凋落,重见的只是那纤细的身体,衣衫难以承受。憔悴不堪,所有的苦楚都是因为她。你知道吗?你知道吗?
注释:
字词注释:
- 木樨:即桂花,香气浓郁,常用于表现秋天的美好。
- 骨细:形容身体消瘦,骨骼显露,表示病态。
- 支离:形容精神或身体的状态,支离破碎,十分憔悴。
- 伊:指代作者心中所思念的对象,多指女性。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木樨”不仅是自然景物的描绘,同时也象征着思念与孤独。古人常用花香来寄托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彭孙遹,清代诗人,世称“彭子”,以其清新婉约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情感的真挚表达。
创作背景: 该诗写作于清代,正值作者经历个人情感困扰与身体健康问题的时期,诗中流露出深切的病痛感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荷叶杯•问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在病痛与爱情之间的挣扎。诗的开头“花落木樨庭院”,以花的凋零作为引子,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暗示着美好事物的逝去。通过对“骨细不胜衣”的描写,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作者的身体状况和内心的无奈。接下来的“支离憔悴总因伊”,则将情感的根源直指心中所爱之人,表现出因思念而造成的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
诗中反复的“知么知”更是增强了情感的感染力,似乎在向读者、向那位爱人发出无奈的呼喊,表现出一种寻求理解和共鸣的渴望。这首诗不仅仅是对病痛的描述,更是对情感深邃而复杂的思考,展现了人在困境中对爱的执着与追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花落木樨庭院:描绘了秋季的景象,花落凋零,暗示美好时光的流逝。
- 重见:重见花的美好,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自己的病痛。
- 骨细不胜衣:身体的虚弱让衣物显得过于宽松,形象地表达了消瘦的状态。
- 支离憔悴总因伊:所有的憔悴和困扰都源自于对她的思念。
- 知么知:反复的提问,传达出深深的无奈和对情感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凋零的花与自身的病痛相联系,表现出内外的双重失落。
- 拟人:将花的凋落赋予情感,使其成为表达内心情感的载体。
- 对仗:在结构上,表现出一种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病痛与思念的描绘,表现了人在情感与身体之间的矛盾与挣扎,突显了对爱的执着与渴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象征美好与青春,凋落则暗示失去。
- 木樨:不仅是自然的描绘,更是情感的寄托。
- 衣:象征着身体与精神的状态,衣服的宽松反映了身体的虚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骨细不胜衣”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 A. 身体消瘦
- B. 衣服很漂亮
- C. 花很美
- D. 庭院很大
-
“知么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 A. 询问天气
- B. 表达无奈与渴求
- C. 描述情景
- D. 叙述故事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更漏子》
诗词对比: 彭孙遹与李清照的作品都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但彭孙遹的作品更偏向于病痛与思念的结合,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失去爱情的哀伤。两者在情感表达上虽有不同,但都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追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