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便桥泊舟
作者: 项诜 〔宋代〕
身寄一叶舟,扰扰又行役。
不知寒袭人,但觉酒无力。
霜剥岸石裂,风激水波逆。
望眼浩无涯,远山相对碧。
白话文翻译:
我身处一只小船上,心情烦乱又不得安宁。
不知道寒冷侵袭着人,但只觉得酒意渐薄。
霜冻剥落了岸边的石头,狂风激起了逆水的波浪。
远望眼前的景色无边无际,远山与天际交相辉映,青翠欲滴。
注释:
- 身寄:身处、寄身于。
- 扰扰:心情烦乱、忧虑。
- 行役:行走劳作,指舟行之苦。
- 寒袭:寒冷侵袭。
- 酒无力:酒的醉意消散。
- 霜剥:霜冻使得石头表面剥落。
- 岸石裂:岸边的石头因寒冷而开裂。
- 风激:风激起。
- 水波逆:波浪与船行方向相反。
- 浩无涯:浩瀚无边。
- 碧:青翠的颜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项诜,字子云,号梅溪,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以诗词见长,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便桥泊舟》创作于作者旅途之中,表达了他在舟行途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感慨。
诗歌鉴赏:
《便桥泊舟》是一首描绘旅途情景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在舟中漂泊的孤独与无力感。开篇“身寄一叶舟”,形象地将自己比作一只小船,既突出了其渺小又强调了其孤独。在这小舟上,诗人经历了劳累和烦扰,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诗中提到的“寒袭”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述,更是一种内心情感的映射,诗人感受到寒冷的侵袭,似乎也在暗示内心的孤独。
随着诗意的展开,霜冻和风浪的描写进一步增强了诗人的处境感,岸石的裂开与水波的逆行,皆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情的自然力量。最后一句“望眼浩无涯,远山相对碧”,则以开阔的视野结束全诗,表达了对无边大自然的敬畏与向往,尽管内心感到无力,却仍旧能够在自然的美丽中找到一种解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身寄一叶舟:身在一只小船上,意指孤独与渺小。
- 扰扰又行役:心情烦乱,又在劳作,暗示舟行的艰辛。
- 不知寒袭人:对寒冷的感受不深,暗示内心的麻木。
- 但觉酒无力:醉意减弱,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无奈。
- 霜剥岸石裂:自然的冷酷,石头因霜冻而破裂。
- 风激水波逆:逆风行舟,挑战自然的力量。
- 望眼浩无涯:眺望远方,景色无边无际。
- 远山相对碧:远山青翠,与天空融为一体。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舟行,展现渺小与孤独。
- 拟人:寒冷似乎在侵袭人心,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结构,如“霜剥岸石裂,风激水波逆”。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对生活的感悟,反映出孤独感、无力感与对自然的敬畏,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一叶舟:象征孤独与渺小。
- 寒:象征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 霜:自然的无情与严酷。
- 水波:人生的波折与挑战。
- 远山:象征希望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身寄一叶舟”是指什么?
- A. 诗人的身世
- B. 诗人的内心感受
- C. 诗人的外在环境
- D. 诗人的朋友
-
“霜剥岸石裂”中“霜”表现了什么?
- A. 温暖
- B. 寒冷与无情
- C. 快乐
- D. 美丽
-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友谊的怀念
- B. 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悟
- C. 对爱情的追求
- D. 对历史的思考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赤壁赋》: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 《登高》:通过登高望远,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与孤独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项诜研究》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便桥泊舟》这首诗的深刻内涵及其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