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秋游冶山竹居晚归》
时间: 2025-01-17 10:11: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携得新茶竹里煎,晚归踏破小桥烟。一镫红出虫声外,万木黄从雁影边。月落渐昏邻院树,钟残犹到隔江船。悬知坐待痴儿女,欲遣僮迎正未眠。
白话文翻译:
我带着新泡的茶,在竹林中煮着,傍晚时分归来,踏过小桥时烟雾弥漫。一盏红灯透出虫鸣声,万树的黄叶映衬着雁影飞过。月亮渐渐落下,邻院的树影也变得模糊,钟声余音绕梁,传到隔江的船上。想必她在静静等待那痴情的儿女,想要派人来迎接,却正沉浸在梦中还未醒来。
注释:
- 煎:这里指的是煮茶的意思。
- 踏破:形容走过小桥,桥下有烟雾,感觉像是踏破了一样。
- 镫:指灯光,这里形容灯光照亮了虫声之外的环境。
- 钟残:指钟声余音未尽,仍然能够听到。
- 僮:指的是用来帮助的年轻人或仆人。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秋天的傍晚,诗人通过回家的情景展现了宁静的自然景色和温馨的家庭氛围。诗中提到的“雁影”与“虫声”反映了秋天的特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莫炳湘,清代诗人,以其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风景和抒发个人情感。
-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清代,诗人可能在游玩冶山后归来,诗中充满了对秋天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新秋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归家的情景和内心感受。开头两句写“携得新茶竹里煎,晚归踏破小桥烟”,诗人带着新煮的茶,傍晚时分归来,给人一种温暖和惬意的感觉。小桥和烟雾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朦胧的美,仿佛在绘制一幅秋日黄昏的画卷。
接下来的两句“一镫红出虫声外,万木黄从雁影边”,通过灯光和虫鸣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孤独的氛围。秋天的黄叶和飞过的雁群,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最后几句“月落渐昏邻院树,钟残犹到隔江船”,展现了夜幕降临,时间的流逝。诗人以钟声和邻院树影的描写,体现了一种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思考。最后一句“悬知坐待痴儿女,欲遣僮迎正未眠”,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的思念与期待,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诗人带着新茶,傍晚归来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的宁静。
- 第二联:通过灯光与虫声的对比,渲染了秋夜的氛围。
- 第三联:月落与钟声交织,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静谧的夜。
- 第四联:表达了对家庭的思念,体现了亲情的温暖。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万木黄从雁影边”,将自然景象比作人们的情感寄托。
- 对仗:全诗结构匀称,前后句意对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本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家庭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意象分析:
- 新茶: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清新。
- 虫声:反映出秋天的特征与宁静的自然。
- 雁影: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钟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连接着诗人与家人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携得新茶竹里煎”中的“煎”指什么? A. 煮茶
B. 炒菜
C. 烧水
D. 炖汤 -
诗中提到的“虫声”出现在什么地方? A. 竹林
B. 小桥
C. 灯光外
D. 月落处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惆怅
B. 思念
C. 欢喜
D. 忧愁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更侧重于山水的意象。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则通过夜晚的情景表现出对友人的期待和对自然的感悟,情感更加直接而深厚。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楚辞与后世诗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