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阮郎归·吴门寄家书
作者:项鸿祚 〔清代〕
阖闾城下漏声残,别愁千万端。
蜀笺书字报平安,烛花和泪弹。
无一语,只加餐,病时须自宽。
早梅庭院夜深寒,月中休倚阑。
白话文翻译:
在阖闾城下,雨滴声渐渐消散,离别的愁苦无尽无休。
在蜀地的信笺上写下平安的消息,烛光下泪水与花烛交融。
没有一句话,只是加了一顿饭,生病时要学会宽慰自己。
早梅在庭院中,夜深时分寒意袭人,月光下我不再倚靠栏杆。
注释:
字词注释:
- 阖闾城:春秋时期吴国的都城,位于今江苏省。
- 漏声:指雨水滴落的声音。
- 蜀笺:蜀地的纸张,古时常用来书信。
- 烛花:指燃烧的蜡烛,形容烛光。
- 和泪弹:泪水与烛光交融,表达伤感情绪。
- 加餐:指增加一餐,暗示生活的艰难和自我安慰。
- 早梅:早开的梅花,象征着寒冷中的坚韧。
典故解析:
“阖闾”是古代吴国的都城,提到此地,暗示了与故乡的距离与思念。梅花在寒冬中盛开,象征着坚强与希望,体现了即使在艰难时刻,也要保持信念和积极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项鸿祚,清代诗人,生于晚清时期,擅长诗词,尤其是词作。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深厚的个人情感和对家国的思考,风格清新而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作者身处异地,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阖闾城的雨声和蜀地的信笺,构成了诗人对离别的愁苦与思念的深刻表达。
诗歌鉴赏:
这首《阮郎归·吴门寄家书》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开篇描绘了阖闾城下的雨声,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反映了离别时的愁苦。接着,蜀笺上的平安字迹和烛光下的泪水交织,展现出一种温柔而又悲伤的情感,仿佛在诉说着对亲人的牵挂与思念。
“无一语,只加餐”,这句表达出在病痛和孤独中,诗人只能通过加一餐来安慰自己,反映了生活的艰辛与内心的无奈。而最后两句以“早梅”和“月中休倚阑”结尾,诗人用梅花的坚韧和月光的清冷,暗示了在苦难中仍要保持希望与勇气。
整首词意境优美,情感真挚,既有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也有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高尚的人格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阖闾城下漏声残:在阖闾城下,雨声逐渐减弱,渗透着离别的愁苦。
- 别愁千万端:离别的愁绪无尽无休,千头万绪。
- 蜀笺书字报平安:在蜀地用信纸书写,寄托对家人的平安祝福。
- 烛花和泪弹:烛光下,泪水如花般绽放,交织着悲伤与温暖。
- 无一语,只加餐:没有一句安慰的话语,唯有增加一顿饭来安慰自己。
- 病时须自宽:在生病时,应当学会宽慰自己。
- 早梅庭院夜深寒:早梅在庭院中,夜深时分,寒意袭人。
- 月中休倚阑:在月光下,不再倚靠栏杆,表达内心的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烛花”和“泪弹”比喻情感的交织,形象生动。
- 对仗:如“别愁千万端”与“蜀笺书字报平安”,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将“漏声”与“别愁”拟人化,增添了情感的厚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挂念,以及在离别与病痛中的无奈与坚强。诗人通过这些情感的抒发,传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阖闾城:象征故乡与离别。
- 漏声:传达孤寂与思念。
- 蜀笺:寄托着家书的温暖与牵挂。
- 烛花:象征着悲伤与温馨的交融。
- 早梅:代表坚韧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阖闾城下漏声残”中的“漏声”指的是什么? A. 风声
B. 雨声
C. 鸟鸣
D. 雷声 -
诗中提到的“无一语,只加餐”表达的是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无奈
C. 愤怒
D. 疲惫 -
“早梅庭院夜深寒”中的“早梅”象征着什么? A. 春天
B. 坚韧
C. 哀伤
D. 喜悦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的作品,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与对个人命运的反思。
- 《静夜思》:李白的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
诗词对比:
《静夜思》(李白)与《阮郎归·吴门寄家书》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前者更为直接,后者则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复杂的意象展现思念的深度和层次。李白的作品直接、简练,项鸿祚的词则更为婉约、感伤。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及其作品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