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蒲类海三首 其三
作者: 李銮宣〔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望望沙陀迥,朱邪起后唐。
废兴同逐鹿,人代几亡羊。
海澨任空阔,山容自老苍。
摇鞭过水曲,消受午风凉。
白话文翻译:
远望沙陀山,巍峨而独立,朱邪部落的兴起如同后唐。
朝代的兴废就像追逐野鹿一般,人们的生活却仿佛几乎失去了方向。
海边的潮水任凭它自由地涌动,山的轮廓也渐渐显得苍老。
骑马摇鞭走过水边的曲折小路,享受着午后的凉风。
注释:
- 沙陀:指的是沙陀山,历史上的一个地名,象征着壮丽和险峻。
- 朱邪:指的是一个历史上曾经强盛的部落或政权。
- 逐鹿:追逐猎物,这里比喻朝代更替、权力斗争。
- 亡羊:比喻失去的东西,暗指人们在历史变迁中的迷失。
- 海澨:指海边的潮汐,象征着自然的广阔与自由。
- 水曲:指水流的曲折,代表生活的复杂与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銮宣,清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风格著称。他的诗往往透过历史的视角,反映个人的情感与对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成作于清代,正值历史变迁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时局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李銮宣的《蒲类海三首 其三》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映射出历史的兴衰与人事的变迁。开篇以“望望沙陀迥”引入,展现出沙陀山的巍峨与苍茫,给人以深远的视觉感受,仿佛在追忆那段历史的辉煌与沧桑。接着提到“朱邪起后唐”,不仅点明了时间背景,也暗示了当时政权的更替,历史的无常与权力的易主,使人感到深深的无奈。
“废兴同逐鹿,人代几亡羊”,通过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历史的循环与人们命运的迷失。逐鹿与亡羊的对比,形象地反映了人们在历史洪流中如同猎物般无助。接下来的“海澨任空阔,山容自老苍”,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思考,海的广阔与山的苍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最后两句“摇鞭过水曲,消受午风凉”以优美的意象结束,诗人骑马行走于水边,享受着午后微风的凉爽,似乎在追寻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和谐。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历史的沉重,也传达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历史的沉思与个人的反省,既有对往昔辉煌的追忆,也有对当下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望望沙陀迥:远望沙陀山,表现出一种孤独与高远的感觉。
- 朱邪起后唐:朱邪部落兴起于后唐时代,暗示权力的更迭。
- 废兴同逐鹿:历史的兴衰如同追逐猎物,描绘了权力斗争的激烈。
- 人代几亡羊:人们在历史变迁中迷失,象征着对生活的无奈与困惑。
- 海澨任空阔:海潮自由涌动,象征自然的广阔与无拘无束。
- 山容自老苍:山的苍老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摇鞭过水曲:骑马行走在水边,表现出一种悠闲与自在。
- 消受午风凉:享受午后凉风,传达出一种宁静与舒适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历史的兴废比作逐鹿,形象生动。
- 对仗:如“废兴同逐鹿,人代几亡羊”,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沙陀、朱邪、海澨、山容等意象交织,构建出深厚的历史与自然场景。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与自然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历史变迁的思考,表达了对时局的无奈和个人内心的追寻,展现了人对自然的依恋与对历史的沉思。
意象分析:
- 沙陀:象征历史的巍峨与坚固,代表着过去的辉煌。
- 朱邪:代表一个曾经强盛的部落,暗示历史的兴起与衰落。
- 海澨:象征自然的广阔与无拘,表现出一种自由的精神。
- 山容: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带有感伤的情感。
- 水曲:代表生活的复杂与变化,表达出人生的曲折与不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望望沙陀迥”中“沙陀”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个历史地名
C. 一个动物 -
诗中“朱邪起后唐”暗示了什么?
A. 权力的更替
B. 自然的变化
C. 个人的迷茫 -
“摇鞭过水曲”的意象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A. 紧张和焦虑
B. 悠闲和自在
C. 忧伤和失落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感受。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李銮宣更注重对历史的沉思与个人的反省,而李白则更多地强调人生的豪情与豪放,展现了不同的诗风。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銮宣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