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由盆中石菖蒲忽生九花》

时间: 2025-01-04 09:14:55

春荑秋夹两臾,神药人间果有无。

无鼻何由识薝卜,有花今始信菖蒲。

芳心未饱两蛱蝶,寒意知鸣几蟪蛄。

记取明年十二节,小儿休更籋霜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荑秋夹两臾,神药人间果有无。
无鼻何由识薝卜,有花今始信菖蒲。
芳心未饱两蛱蝶,寒意知鸣几蟪蛄。
记取明年十二节,小儿休更籋霜须。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嫩芽和秋天的枯叶夹杂在一起,神奇的药物在人世间到底存在与否?没有鼻子又怎能辨认薝卜(菖蒲的一种),如今才开始相信菖蒲会开花。芳心尚未满足于两只蝴蝶的欢舞,寒意中又响起几声蟪蛄的鸣叫。记得明年十二个节气,小孩儿们可不要再让霜须生长。

注释

  • 春荑:春天的嫩芽。
  • 秋夹:秋天的枯叶。
  • 神药:指传说中的药物,象征珍贵或稀有之物。
  • 薝卜:一种植物,常用于中药,代表香草类的植物。
  • 菖蒲:水生植物,古人常将其视作药物。
  • 蛱蝶:即蝴蝶,象征春天的生机。
  • 蟪蛄:一种虫类,古人认为它的鸣叫代表寒冷的到来。
  • 籋霜须:表示秋冬季节的霜,暗指小孩的胡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等方面均有极高的造诣。苏轼的作品常表现出宽广的胸襟和丰富的情感,尤其在词作中更是引领了词风。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与弟弟苏辙(字子由)相聚之时,表达了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同时也蕴含了对生活的感悟。其间提到“菖蒲”与“蟪蛄”等意象,反映了作者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春秋自然景象的描绘,深刻地反映了生命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开头两句以春天的生机与秋天的凋零对比,展现出自然界的轮回与人类情感的共鸣。接下来,作者通过“无鼻何由识薝卜”的提问,表达了对于生命中那些珍贵事物的渴望与追求。

“有花今始信菖蒲”则暗示着信仰与怀疑之间的动态关系,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期待。接下来的“芳心未饱两蛱蝶”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春光,然而“寒意知鸣几蟪蛄”又将读者带回到严寒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与反思。

最后两句提醒人们珍惜时间,尤其是对年轻一代的告诫,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整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苏轼深邃的智慧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荑秋夹两臾:描绘春天的生机与秋天的枯萎,表现出自然的对比。
  2. 神药人间果有无:思考人生中珍贵事物的存在与否,象征对理想的追求。
  3. 无鼻何由识薝卜: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渴望,暗示感知的重要性。
  4. 有花今始信菖蒲:反映出期待与信仰之间的微妙关系。
  5. 芳心未饱两蛱蝶: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爱情的渴望。
  6. 寒意知鸣几蟪蛄: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反映内心的感受。
  7. 记取明年十二节:告诫珍惜时光,提醒年轻一代。
  8. 小儿休更籋霜须:劝诫年轻人要珍惜青春,避免过早成年的忧虑。

修辞手法

  • 对比:春天与秋天的对比,体现生命的循环。
  • 提问:通过提问引发读者深思,增加诗的哲理性。
  • 象征:菖蒲、蟪蛄等意象象征着生命中的希望与失落。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自然与人生的关系,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通过对春秋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荑:象征希望与生机。
  • 秋夹:象征凋零与失落。
  • 菖蒲:象征美好的期待与信任。
  • 蛱蝶:象征爱情与美好瞬间。
  • 蟪蛄:象征寒冷与失落的现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的字是什么?

    • A. 子瞻
    • B. 子由
    • C. 东坡
    • D. 知止
  2. 诗中提到的“薝卜”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树
    • C. 一种草药
    • D. 一种昆虫
  3.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 A. 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B. 对自然的描绘
    • C.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A. 子瞻
  2. C. 一种草药
  3. D. 以上皆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两位诗人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苏轼更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李白则强调豪放与洒脱。
  • 苏轼与杜甫:杜甫的诗中常常带有社会责任感,而苏轼则更多体现个体的情感体验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