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暑岩》

时间: 2025-01-19 20:02:26

水墨古画山石屏,雷起龙蛇枯木藤。

石囊嵌空自宫室,六月卷簟来曲肱。

松风琴瑟心可写,水寒瓜李嚼明冰。

却登夏畦视耘耔,烘颜炙背栖苍蝇。

闻道九衢尘作雾,乌靴席帽如馈蒸。

归尝玉粒不敢饱,高车驷马何能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息暑岩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水墨古画山石屏,雷起龙蛇枯木藤。
石囊嵌空自宫室,六月卷簟来曲肱。
松风琴瑟心可写,水寒瓜李嚼明冰。
却登夏畦视耘耔,烘颜炙背栖苍蝇。
闻道九衢尘作雾,乌靴席帽如馈蒸。
归尝玉粒不敢饱,高车驷马何能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避暑的山岩环境,犹如水墨画般的山石屏风。雷声轰鸣,像龙蛇在空中翻腾,干枯的树木和藤蔓交错。石头的空腔像宫殿一样,六月里我卷起席子,仰靠在肘上。松风吹来,琴瑟之声在心中回响,水寒如冰,瓜果在口中咀嚼。再向上爬到夏天的田畦,看着农夫耕作,汗水淋漓,苍蝇在他背后盘旋。听说城市的尘土如雾般弥漫,黑色的靴子和帽子如同蒸汽般蒸腾。归家时尝一粒玉米,不敢吃得太饱,豪华的马车又怎能承载得起呢?

注释:

  • 息暑岩: 意指消暑的山岩。
  • 水墨古画: 比喻山石景色如同水墨画般细腻。
  • 雷起龙蛇: 形容雷声震动,带有生动的形象。
  • 石囊嵌空: 形容石头中空洞的结构,隐喻居所的安静。
  • 卷簟: 卷起席子,指休闲或避暑。
  • 松风琴瑟: 松树的风声如同琴瑟的声音,传达出宁静的氛围。
  • 九衢: 指繁华的街市,象征城市的喧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俊逸,常以山水自然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息暑岩》写于黄庭坚在夏季避暑时的所思所感,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清凉环境的向往,反映了他在政治生活和社会动荡中的一份清净与宁和。

诗歌鉴赏:

《息暑岩》通过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诗中描绘的自然场景,如“水墨古画山石屏”,给人以视觉的享受,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气氛。雷声与干枯的树木、藤蔓相交织,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这种强烈的对比反映了自然的力量与宁静的共存。

黄庭坚在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意象,如“松风琴瑟心可写”,不仅传达了音乐的和谐,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安宁。诗中的“水寒瓜李嚼明冰”,通过对食物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夏日的清爽与凉意,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清新的氛围。

整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对生活态度的表达。诗人虽身处繁华的城市,却向往那份宁静的田园生活,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哲学。最后对“高车驷马”的自谦,也流露出一种对物质追求的淡泊,展现出一种高洁的精神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水墨古画山石屏:描绘山石如水墨画般的美丽。
  2. 雷起龙蛇枯木藤:雷声如龙蛇般起伏,展现自然的力量。
  3. 石囊嵌空自宫室:石头中空腔如同宫室,隐喻内心的安宁。
  4. 六月卷簟来曲肱:在六月的酷暑中,卷起席子,向后靠着,享受清凉。
  5. 松风琴瑟心可写:松风如琴瑟声,心中感受宁静。
  6. 水寒瓜李嚼明冰:水凉如冰,吃瓜果的清凉感。
  7. 却登夏畦视耘耔:爬上田畦,看到农作的情景。
  8. 烘颜炙背栖苍蝇:因为烈日而出汗,苍蝇在身边飞舞。
  9. 闻道九衢尘作雾:听说城市的尘土像雾一样弥漫。
  10. 乌靴席帽如馈蒸:黑靴和帽子在热气中仿佛在蒸腾。
  11. 归尝玉粒不敢饱:回家时尝一粒玉米,不敢吃得太饱。
  12. 高车驷马何能乘:豪华的马车又怎能承载得起呢?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将自然现象比作音乐和画作,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拟人: 描述自然现象时,将其赋予人的特性,增添了生动性。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的手法,使得语言更加工整和富有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石: 象征稳重与宁静。
  • 松风: 代表自然的和谐与清新。
  • 瓜果: 传达夏日的清凉与丰收。
  • 尘雾: 象征城市的喧嚣与繁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水墨古画”指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A. 生动的山水画
    B. 旷野的风光
    C. 繁华的市区
    答案: A

  2. “高车驷马”的意思是? A. 形容豪华的马车
    B. 形容简单的交通工具
    C. 形容快速的跑车
    答案: A

  3.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向往? A. 物质的享受
    B. 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C. 热闹的城市生活
    答案: B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