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丛桂堂太叔祖教授读书之所》

时间: 2024-12-29 02:49:05

古瓦颓垣迹已陈,孤猿别鹤自哀吟。

可怜丛桂烟芜没,惟有一池春水深。

秀木千章新过雨,寒山一带暮伤心。

清风明月时来此,梦断云飞何处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瓦颓垣迹已陈,孤猿别鹤自哀吟。
可怜丛桂烟芜没,惟有一池春水深。
秀木千章新过雨,寒山一带暮伤心。
清风明月时来此,梦断云飞何处寻。

白话文翻译:

古老的瓦片和破败的墙垣已经显现出岁月的痕迹,孤独的猿猴和离去的仙鹤在这里哀伤地吟唱。可怜那丛桂花被烟雾和杂草掩埋,唯有这一池春水依然深邃。秀美的树木在新雨后显得格外苍翠,寒山一带的暮色令人感到伤心。清风明月时常来此,让我在这里沉思,然而梦境已断,随云飞散无处可寻。

注释:

  • 古瓦:指的是年代久远的瓦片,象征着衰败和历史的沉淀。
  • 颓垣:指破旧的墙壁,这里表现了荒凉的气氛。
  • 孤猿别鹤:孤独的猿猴和仙鹤,象征离别和孤寂。
  • 丛桂:指的是桂花树,象征着美好与纯洁。
  • 烟芜:烟雾和杂草,表现出环境的荒芜。
  • 秀木千章:形容树木苍翠繁茂,生机勃勃。
  • 寒山:指代寒冷的山,带有伤感的情绪。
  • 清风明月: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梦断云飞:指梦境破灭,感到迷茫和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儆,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深受文化熏陶。他的作品常以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相结合,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及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吴儆在其太叔祖教授读书之所,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以及对自然的感悟。诗中描绘的场景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过丛桂堂太叔祖教授读书之所》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作品,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对往昔岁月的惋惜与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开头两句,诗人通过“古瓦颓垣”与“孤猿别鹤”的对比,突出了环境的荒凉与内心的孤寂,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接下来的“可怜丛桂烟芜没,惟有一池春水深”,则通过桂花的隐没与春水的深邃,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诗中“秀木千章新过雨,寒山一带暮伤心”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忧伤,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情感的纠葛。最后两句“清风明月时来此,梦断云飞何处寻”则是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诗人仿佛在寻求一种心灵的慰藉,却又无奈地发现梦已破碎,难以追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瓦颓垣迹已陈:描写了古老的瓦片和破旧的墙壁,表现出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衰败。
  • 孤猿别鹤自哀吟:孤独的猿猴与离去的仙鹤,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别离之情。
  • 可怜丛桂烟芜没:对被烟雾与杂草掩埋的桂花的怜惜,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被遗忘。
  • 惟有一池春水深:仅剩的春水深邃,象征着内心的深沉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猿别鹤”比喻孤独与离别。
  • 拟人:如“自哀吟”赋予猿猴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多处使用对仗,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忆,反映了孤独与思索的情感基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瓦:象征历史与时间的流逝。
  • 孤猿:代表孤独与哀伤。
  • 丛桂:象征美好与纯洁的事物。
  • 春水:象征生命的深邃与自然的流动。
  • 寒山:象征忧伤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孤猿别鹤”主要表达了哪种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愤怒

  2. 诗中的“丛桂”被哪些事物掩埋? a) 雨水
    b) 烟雾与杂草
    c) 石头

  3. “清风明月时来此”中的“时”字有何作用? a) 表示频率
    b) 表示时间的流逝
    c) 表示季节的变化

答案

  1. b) 孤独
  2. b) 烟雾与杂草
  3. a) 表示频率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吴儆的作品更多地着眼于环境的描写与情感的内省,而李白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宣泄与自然的融汇。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风格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