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惜范生》

时间: 2025-01-17 10:25:39

范侯躯干小,实有四海心。

稍臞疑内热,不怒见勇沉。

沽玉市无价,汲泉井方深。

得失有毫末,明年斧可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范侯躯干小,实有四海心。
稍臞疑内热,不怒见勇沉。
沽玉市无价,汲泉井方深。
得失有毫末,明年斧可寻。

白话文翻译

范侯的身体虽然瘦小,但心胸却广阔如四海。他的身形稍显消瘦,似乎有内热,但他并不愤怒,反而表现出沉稳的勇气。在市场上,他的玉器无价,与此同时,他从深井中汲取泉水,清澈而深邃。对于得失,他看得极其淡然,明年就能找到失去的斧头。

注释

  • 范侯:指范生,诗中提及的对象,可能是指范仲淹。
  • 躯干小:形容身材瘦小。
  • 四海心:形容胸怀宽广,志向远大。
  • 稍臞:稍微消瘦。
  • 内热:指内心的焦虑或烦躁。
  • 不怒见勇沉:即使不愤怒,内心却显得沉稳而勇敢。
  • 沽玉市无价:在市场上出售的玉器没有固定的价格。
  • 汲泉井方深:从深井中取水,象征内在的智慧和深度。
  • 得失有毫末:对得失的看法微小而细致。
  • 明年斧可寻:未来的某一天,失去的东西会再次出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理学家,文学风格独特,尤其在诗词上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的关注。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黄庭坚与范仲淹相知相交之时,表达了对朋友的赞美与对其性格的理解。诗中隐含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胸怀大志、内心坚韧的推崇。

诗歌鉴赏

《次韵惜范生》是一首颂扬范生品质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范生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他不拘一格的性格与高远的志向。首句“范侯躯干小,实有四海心。”以对比手法展现了范生虽身材瘦小,但胸怀广阔,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接着,诗人通过“稍臞疑内热”的描写,展示了范生的内心世界,虽有些消瘦,说明他或许经受着某种内心的焦虑,但他却不以此为烦恼,而是表现出一种沉着勇敢的态度。

“沽玉市无价,汲泉井方深。”这里借用市场与泉水的意象,表现了范生的独特价值和内在深度,强调了他在世俗与精神之间的平衡。最后一句“得失有毫末,明年斧可寻。”则传达出一种淡然处世的态度,得失成败在他看来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事情,未来总会有机会重新找回失去的东西。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范生的人格魅力,也反映了黄庭坚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充满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中使用的形象生动,情感真挚,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范侯躯干小:直接描绘范生的外貌,显示出他并不强壮的体态。
  2. 实有四海心:转而强调其内心的广阔,表明其志向。
  3. 稍臞疑内热:表现出他可能因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而心生忧虑。
  4. 不怒见勇沉:即使面临困扰,他仍然保持沉稳的态度。
  5. 沽玉市无价:描绘其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象征其独特的个性。
  6. 汲泉井方深:展现其内涵的深邃,象征着智慧与品德。
  7. 得失有毫末:对于得失,体现出他淡薄名利的态度。
  8. 明年斧可寻:暗示未来的希望,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修辞手法

  • 对比:身材与志向的对比,突出范生的独特性。
  • 比喻:用“沽玉”与“汲泉”比拟其价值与深度。
  • 拟人:将“得失”赋予了情感,使其更具人性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范生的描绘,强调了理想人格的特质:心胸宽广、内心坚定、淡泊明志。诗中体现出对友人的敬佩与对理想品格的向往,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意象分析

  • 躯干小:象征外在的卑微与脆弱。
  • 四海心:象征志向的广阔与理想的高远。
  • 内热:象征内心的焦虑与矛盾。
  • 勇沉:象征内心的坚韧与勇气。
  • 无价玉:象征独特的价值与个性。
  • 深井泉水:象征智慧的深度与内涵。
  • 毫末得失:象征对名利的淡然与哲理的深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范侯的身材如何?

    • A. 高大
    • B. 瘦小
    • C. 强壮
    • D. 丰满
  2. 诗中提到的“无价”指的是什么?

    • A. 范侯的财富
    • B. 范侯的玉器
    • C. 范侯的名声
    • D. 范侯的才能
  3. “明年斧可寻”意指什么?

    • A. 明年会找到失去的东西
    • B. 明年会有新的机会
    • C. 明年会遇到新的朋友
    • D. 明年会获得成功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
  • 《夜泊牛津》:李白的《夜泊牛津》,描绘了志向与生活的关系。

诗词对比

  • 黄庭坚 vs. 苏轼
    • 黄庭坚的作品更注重内心的描绘与哲理的探讨,而苏轼的作品则更倾向于抒情与对生活的感悟。两位诗人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格魅力。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关于宋代诗人的作品集
  • 《古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分析与解读
  • 《黄庭坚诗文集》——黄庭坚的诗歌及其创作背景的研究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