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答妻侄赵良藩问学
陈著 〔宋代〕
藩兄欲学书,来问学何如。
孝悌为根本,文章特绪余。
白话文翻译
赵良藩想学习书法,来问我应该如何学习。
孝顺和敬爱长辈是学习的根本,文章和学问只是其余的附属。
注释
- 藩兄:藩是指赵良藩,是问学者的称呼。
- 书:这里指书法,写字的艺术。
- 孝悌:孝,指对父母的尊敬;悌,指对兄长的敬爱。这两者是为人之根本。
- 文章:指文学、学问等,诗中意为文字的技巧或学识。
- 绪余:余,指剩余的、附属的部分。
典故解析
- 孝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和兄弟之道是非常重要的伦理道德观念,强调家庭关系中的和谐与责任。此诗强调学习的根本应建立在道德伦理之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关注传统伦理和道德,风格简练而蕴含深意。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国家相对稳定,文化发展繁荣。诗人在此背景下,回应侄子对学习的渴望,提倡传统美德。
诗歌鉴赏
《答妻侄赵良藩问学》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一种传承与弘扬。诗中,陈著以简练的语言回应了赵良藩的求学之问,强调了“孝悌”为人之根本。这种观点反映了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认为道德修养应高于知识学习。在古代社会,教育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道德品质,做到有德行的人才是社会的基石。
诗中的“文章特绪余”将知识与伦理进行了区分,表明知识的学习是次要的,核心在于人品的修养。这样的思想不仅适用于书法的学习,更适用于人生的各个方面,告诫后辈在追求知识的同时,不要忘记根本的道德修养。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在简洁中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诗词解析
- 第一句:“藩兄欲学书”,表达了赵良藩对书法学习的渴望,体现了对知识的追求。
- 第二句:“来问学何如”,显示出他对长辈的尊重,以及对学习方法的探求。
- 第三句:“孝悌为根本”,直指学习的根本在于道德,强调家庭伦理的重要性。
- 第四句:“文章特绪余”,清晰地表明了文章与道德教育的关系,知识是辅助手段。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孝悌”与“文章”形成对比,体现了道德与知识的辩证关系。
- 简练:诗句简洁明了,传达出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作者的才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孝悌是学习的根本,知识和学问则是其余的附属。这种观点反映了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
意象分析
- 孝悌:象征着家庭伦理和道德教育的基石。
- 书法:代表了知识和文化的修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该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学习书法
B. 道德修养
C. 诗歌创作
D. 家庭关系 -
诗中提到的“孝悌”代表什么?
A. 书法技巧
B. 道德品质
C. 学术论文
D. 兄弟情谊 -
“文章特绪余”是什么意思?
A. 学习书法的主要内容
B. 知识是次要的
C. 文章是根本
D. 学习的方法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弟子规》:强调家庭和社会道德的重要性。
- 《大学》:论述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杜甫的诗歌更多关注现实与社会的困境,而陈著的诗则强调个人道德修养的根本性,两者在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大量宋代诗人的作品,可供研究。
- 《中华文化史》:介绍了传统文化中道德与教育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