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客况
陆天仪 〔清代〕
看花莫问主,有酒便成邻。
久住方言熟,常骑马性驯。
逢人疏礼数,观猎倍精神。
芳草连千里,东风淮水滨。
白话文翻译:
看花时不要询问主人,若有酒相伴便可称为邻里。
长久居住后,地方的语言也变得熟悉,
常常骑马的人性情也变得温驯。
与人交往时虽显得疏远,但观赏猎物时却倍感精神。
芳草连绵千里,东风吹拂淮河岸边。
注释:
字词注释:
- 莫问主:不要去询问花的主人。
- 成邻:成为邻居,意指与他人交好。
- 久住:长时间居住。
- 方言熟:熟悉当地的方言。
- 性驯:性情驯良。
- 疏礼数:在礼节上显得疏远。
- 观猎倍精神:观看猎物时,精神倍增,充满活力。
- 芳草:花草芳香,象征着美好的自然景色。
- 淮水滨:淮河的岸边。
典故解析:
本诗虽不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描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展现了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反映了清代文人对自然和社交的独特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天仪,字仲仪,号湘笛,清代诗人,出生于江西,后移居湖南。其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田园,常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创作于清代中期,正值社会相对安定时期,文人普遍追求闲适、雅致的生活方式。诗中反映了作者对乡间生活的向往与享受。
诗歌鉴赏:
本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诗人闲适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一种对自然与人际关系的感悟。开头两句“看花莫问主,有酒便成邻”意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必拘泥于礼节,酒是拉近关系的媒介,体现了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两句“久住方言熟,常骑马性驯”则描绘了长时间居住带来的亲切感与熟悉感,骑马的习惯更是暗示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再往后,“逢人疏礼数,观猎倍精神”展现了人与人交往中虽有些许的疏远,但在共同的活动中却能找到乐趣,令人精神焕发。最后两句“芳草连千里,东风淮水滨”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悠远的意境与心境,令人向往。
整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对仗的手法,语言清新流畅,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体现了清代文人所追求的闲适、高雅的生活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看花莫问主:看花时无须询问花的主人,表达一种对自然的尊重与自由的态度。
- 有酒便成邻:若有酒相伴,便能与他人亲近,突出酒在社交中的重要性。
- 久住方言熟:时间长了,地方的方言变得熟悉,反映出对环境的适应。
- 常骑马性驯:骑马成为一种习惯,性情随之变得温驯,表现出一种自在随和的生活状态。
- 逢人疏礼数:与人交往时显得礼数疏远,暗示一种对传统礼节的超脱。
- 观猎倍精神:观看狩猎活动时,精神更加振奋,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
- 芳草连千里:描绘草地延绵不断,展现自然的广阔。
- 东风淮水滨:最后以自然景象收尾,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看花”与“有酒”、“逢人”与“观猎”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诗中通过“花”、“酒”、“马”、“草”等意象,构建出一种自然与生活交融的画面。
- 比喻: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比作邻里,表现出一种亲近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闲适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强调一种洒脱、自在的生活态度,传达了一种追求和谐与美好生活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象征美好与生命。
- 酒:代表社交与亲近。
- 马:象征自由与奔放。
- 芳草:代表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 东风:象征春天和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看花莫问主”中的“主”指的是? A. 花的主人
B. 自然
C. 朋友
D. 酒 -
填空题:诗中提到“久住方言熟”,其意是____。
-
判断题:诗中强调社交中应当遵循传统礼节。(对/错)
答案:
- A
- 熟悉地方的语言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陆天仪的《客况》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王维更侧重于描绘孤独的静谧,而陆天仪则强调社交的欢愉与自在。
- 孟浩然的《春晓》与本诗在描绘自然景象上有相似之处,但《春晓》更注重晨起的清新与生机,而《客况》则体现了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研究》
- 《陆天仪诗文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