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郊葱曨,云水蒨绚。
碕岸斗入,洄潭轮转。
先生悦之,布席闲燕。
初日下照,潜鳞俯见。
意钓忘鱼,乐此竿线。
优哉悠哉,玩物之变。
白话文翻译:
在江边的郊野,生机盎然,云彩和水面交相辉映。
山岸在波涛中起伏,漩涡在水中回旋。
渔夫对此心情愉悦,席地而坐,悠闲自在。
初升的太阳洒下光辉,鱼儿在水中跃动。
他钓鱼的心思已然忘却,沉浸在这钓竿与鱼线的乐趣中。
真是悠然自得,享受着事物的变化。
注释:
字词注释:
- 葱曨:形容草木繁茂,生机勃勃的样子。
- 蒨绚:形容云彩和水面色彩斑斓、美丽动人。
- 碕岸:指海岸或河岸。
- 斗入:形容山岸的形状,像斗一样向内延伸。
- 洄潭:指水流回旋而成的潭。
- 优哉悠哉:形容心情舒畅,悠然自得的样子。
典故解析:
- 玩物之变:引申为对事物的变化与享受,表达对自然的愉悦和对生活的态度,体现了道家哲学中对自然的尊重与融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其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江郊》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反映了他在逆境中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诗中描绘的江边景色与渔夫的悠闲相映成趣,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江郊》是一首描绘江边自然景色与渔人闲适生活的诗。诗的开篇以“江郊葱曨”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绿色的草木与绚丽的云水交织,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环境。接着,诗人通过“碕岸斗入,洄潭轮转”展现了江岸的曲折与水流的变幻,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在描绘渔夫时,“先生悦之,布席闲燕”展现了渔夫的惬意与悠闲,似乎与周围的自然融为一体。初升的太阳照耀着水面,潜藏在水中的鱼也跃出水面,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这种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渔夫的悠然自得,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最后,诗人以“优哉悠哉,玩物之变”总结全诗,表达了对事物变化的理解与珍惜,体现了诗人宁静的心态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也呈现了诗人对淡泊名利、享受自然生活的向往,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郊葱曨:描绘生机勃勃的江边景象,传达出自然的美好。
- 云水蒨绚:云彩与水面形成的绚丽景色,增强了诗的视觉效果。
- 碕岸斗入,洄潭轮转:描绘江岸曲折与水流的变化,展现自然的力量与美感。
- 先生悦之,布席闲燕:渔夫愉悦于此,享受在自然中闲适的生活。
- 初日下照,潜鳞俯见:初升的太阳照耀,鱼儿在水中游动,描绘了生命的活力。
- 意钓忘鱼,乐此竿线:渔夫忘却了钓鱼的目的,沉浸在钓鱼的乐趣中。
- 优哉悠哉,玩物之变:表达对自然变化的欣赏与心灵的宁静,体现了诗人的哲学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碕岸斗入”,将岸边比作斗,形象生动。
- 拟人:如“潜鳞俯见”,赋予鱼儿以人性化的行为,增强了生动感。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强调在纷扰的生活中,寻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快乐。诗人通过渔夫的悠闲生活,传递出享受当下、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体现了他对道家哲学的认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郊:象征生命的源泉与自然的怀抱,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云水:象征自由与变化,表现出自然的多样性。
- 渔夫:代表了追求宁静生活的人,体现了对物质的淡泊。
- 初日:象征希望与新的开始,带来温暖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江郊》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苏轼
C. 杜甫 -
诗中描绘的渔夫是如何的状态? A. 忙碌
B. 悠闲
C. 愤怒 -
诗中“优哉悠哉”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忧愁
B. 幸福
C. 忙碌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湖上初晴后雨》 - 苏轼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苏轼《江郊》与李白《将进酒》: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但苏轼更强调宁静与淡泊,而李白则体现豪放与奔放的情感。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苏轼
- 《宋词三百首》 - 编者:王国维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