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二十五首》

时间: 2025-01-14 12:04:38

衅隙不在大,巫臣图夏姬。

百端终困楚,吴子会黄池。

怨有大于此,居高易逢危。

何言戒困兽,无易箦中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衅隙不在大,巫臣图夏姬。百端终困楚,吴子会黄池。怨有大于此,居高易逢危。何言戒困兽,无易箦中尸。

白话文翻译:

小的矛盾不必放大,巫臣曾图谋夏姬。千方百计最终困于楚国,吴子在黄池相会。怨恨有比这更大的,居高位容易遇到危险。为何要说警惕被困的野兽,不要轻易移动席子下的尸体。

注释:

字词注释:

  • 衅隙:小的矛盾或裂痕。
  • 巫臣:春秋时期楚国大夫,曾图谋夏姬。
  • 夏姬:春秋时期的美女,巫臣曾图谋她。
  • 百端:千方百计。
  • 困楚:被困于楚国。
  • 吴子:指吴国的君主。
  • 黄池:地名,吴子在此会盟。
  • 怨:怨恨。
  • 居高:居于高位。
  • 困兽:被困的野兽。
  • 箦中尸:席子下的尸体。

典故解析:

  • 巫臣图夏姬:巫臣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夫,他曾图谋夏姬,但最终未能成功。
  • 吴子会黄池:吴子是吴国的君主,他在黄池与诸侯会盟,显示其霸主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是宋代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风格质朴自然。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对权力斗争和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张耒在观察历史事件和人物时,对权力斗争和人性弱点有所感悟而作。诗中通过巫臣和吴子的典故,警示人们权力的高位容易带来危险,以及人性中的贪婪和怨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历史典故,展现了权力斗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诗中“衅隙不在大”一句,提醒人们不要小题大做,而“巫臣图夏姬”和“吴子会黄池”则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揭示了权力斗争的复杂性和危险性。最后两句“怨有大于此,居高易逢危”和“何言戒困兽,无易箦中尸”则进一步强调了居高位的危险性和人性的贪婪。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是对人性弱点和权力斗争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衅隙不在大”:小的矛盾不必放大,暗示人们应避免小题大做。
  2. “巫臣图夏姬”:通过巫臣图谋夏姬的典故,揭示人性的贪婪和权力斗争的复杂性。
  3. “百端终困楚”:巫臣千方百计最终被困于楚国,暗示权力斗争的失败。
  4. “吴子会黄池”:吴子在黄池会盟,显示其霸主地位,但也暗示了权力的危险。
  5. “怨有大于此”:怨恨有比这更大的,暗示人性的怨恨和权力斗争的残酷。
  6. “居高易逢危”:居于高位容易遇到危险,警示人们权力的危险性。
  7. “何言戒困兽”:为何要说警惕被困的野兽,暗示人性的贪婪和危险。
  8. “无易箦中尸”:不要轻易移动席子下的尸体,暗示权力的危险和不可预测性。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困兽”和“箦中尸”的比喻,形象地揭示了权力斗争的危险和不可预测性。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衅隙不在大”与“怨有大于此”,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达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权力斗争和人性的弱点。通过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比喻,诗人揭示了权力斗争的复杂性和危险性,以及人性中的贪婪和怨恨。诗中警示人们居高位的危险性,以及人性中的贪婪和怨恨,是对人性弱点和权力斗争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衅隙:小的矛盾或裂痕,象征人际关系中的小问题。
  • 巫臣:春秋时期楚国大夫,象征权力斗争中的失败者。
  • 夏姬:春秋时期的美女,象征权力斗争中的诱惑。
  • 困楚:被困于楚国,象征权力斗争的失败。
  • 吴子:吴国的君主,象征权力的危险。
  • 黄池:地名,象征权力的会盟和危险。
  • 困兽:被困的野兽,象征权力斗争中的危险。
  • 箦中尸:席子下的尸体,象征权力的危险和不可预测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巫臣”是谁? A. 春秋时期楚国大夫 B. 春秋时期吴国大夫 C.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D.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

  2. 诗中提到的“夏姬”是谁? A. 春秋时期的美女 B. 春秋时期的政治家 C. 春秋时期的军事家 D. 春秋时期的文学家

  3. 诗中提到的“吴子”是谁? A. 吴国的君主 B. 吴国的将军 C. 吴国的宰相 D. 吴国的文人

  4. 诗中提到的“黄池”是什么? A. 地名 B. 人名 C. 书名 D. 武器名

答案:

  1. A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通过登高望远的意象,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古原草的意象,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耒的《感遇二十五首》与杜甫的《登高》:两者都通过具体的意象,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 张耒的《感遇二十五首》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通过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张耒的诗歌创作。
  • 《春秋史》:详细介绍了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包括巫臣和吴子的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