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眺》

时间: 2025-01-01 13:43:20

野意随宜有,山光入望无。

寒曦不自暖,落木几曾枯。

不分霜前树,长啼月下乌。

苦吟徐便悔,可惜数茎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时眺
作者:杨万里
野意随宜有,山光入望无。
寒曦不自暖,落木几曾枯。
不分霜前树,长啼月下乌。
苦吟徐便悔,可惜数茎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内心的思考。诗中提到,田野的意趣随意而生,山光却不再清晰可见。寒冷的晨曦无法带来温暖,落下的树叶几乎从未枯萎。霜前的树木并未分明,月下的乌鸦长久地啼叫。苦苦吟唱之后渐生悔意,真是可惜那几根须发。


注释:

  • 野意:自然的情趣,指田野的生机与活力。
  • 山光:山景,代表自然的美景。
  • 寒曦:寒冷的晨光,象征清晨的时光。
  • 落木:掉落的树叶,暗示季节的变化。
  • 霜前树:霜降前的树木,强调自然的变化。
  • 长啼月下乌:夜晚的乌鸦长时间叫唤,传达孤独的情感。
  • 苦吟:辛苦吟唱,表达对诗歌创作的执着与无奈。
  • 数茎须:几根须发,指年华的流逝与对时光的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于生活气息,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风俗。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时,诗人试图通过描写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思考。诗中所体现的景象,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流逝与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时眺》是一首充满哲理的田园诗,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捕捉到了自然景色的变幻以及内心的感悟。诗的开头“野意随宜有,山光入望无”,通过对比田野的生机与山景的模糊,展现出一种归属与失落的双重情感。接着的“寒曦不自暖,落木几曾枯”,则通过寒冷的晨光与落木的描写,传递出生命的脆弱和自然的无情。诗中“长啼月下乌”一句,乌鸦的鸣叫带来孤独的氛围,仿佛在诉说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最后,诗人自省“苦吟徐便悔”,显示出对创作的苦恼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对人生态度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野意随宜有,山光入望无:田野的情趣是随意而生的,然而山的光景却无法尽收眼底,表现出自然的丰富与不足。
  • 寒曦不自暖,落木几曾枯:寒冷的晨光并不能带来温暖,而树叶的掉落似乎从未真正枯萎,暗示生命的顽强。
  • 不分霜前树,长啼月下乌:霜前的树木未见分明,而月下的乌鸦却长鸣不止,揭示了自然与生命的孤独。
  • 苦吟徐便悔,可惜数茎须:苦苦吟唱之后反而感到后悔,心中惋惜年华的流逝,表现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比作人生哲理,增强了诗意。
  • 拟人:如“长啼月下乌”,赋予乌鸦情感,增强孤独感。
  • 对仗:对称的句式,增加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感悟与对生命流逝的无奈,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野意:自然的生机,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 山光:自然景色的美好,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寒曦:寒冷的晨光,象征着希望的渺茫。
  • 落木:树叶的掉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乌鸦:长鸣的乌鸦,象征着孤独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寒曦”指的是什么? A. 温暖的阳光
    B. 寒冷的晨光
    C. 晚上的星光
    D. 曙光

  2. “苦吟徐便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创作的后悔
    C. 对生活的满足
    D. 对时间的无奈

  3. 诗中提到的“落木”象征什么? A. 新生
    B. 生命的脆弱
    C. 友情
    D. 富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时眺》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均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但杨万里更注重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而陶渊明则突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归属。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