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兴
看书已怯短檠灯,
觅句犹锵涧水声。
诗瘦近来惟有骨,可怜辛苦为虚名。
白话文翻译:
我在微弱的灯光下看书,已经感到疲倦,
寻找诗句时,耳边依然响起潺潺的涧水声。
最近的诗作显得单薄,只有骨架,没有肉体,
可怜我这番辛苦却只是为了虚名。
注释:
- 怯:感到害怕或疲倦。
- 檠灯:一种古代用油灯,光线微弱。
- 觅句:寻找诗句。
- 锵:此处指水声的清脆响亮。
- 瘦:指诗作的内容贫乏。
- 虚名:没有实质内容的名声。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诗歌创作的追求与困惑。诗人通过对自己的状态的反思,表达了对创作过程的思考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擅长诗、词、文。其诗风清新自然,平易近人,深受后世推崇。杨万里在政治上曾担任地方官,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晚年,正值其创作的低潮期,反映了他对自身创作状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诗歌名声的无奈。
诗歌鉴赏:
《感兴》是杨万里对自身创作状况的真实写照。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诗人夜晚读书时的情形,微弱的灯光和水声交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孤独的氛围。诗人感到疲倦,心中对寻找诗句的渴望与困境并存,展现了一种对创作的执着与无奈。后两句则转向对自己作品的反思,诗作“瘦”的比喻暗示其内容的匮乏,诗人感受到的无奈和辛苦,最终只是为了追求那虚无的名声。整首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创作过程中的苦闷与思考,显得深刻而真实,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与对名利的淡泊。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看书已怯短檠灯”:在微弱的灯光下阅读,感到疲倦。
- “觅句犹锵涧水声”:在寻找诗句时,依然能听到清脆的水声。
- “诗瘦近来惟有骨”:最近的诗作显得十分单薄,只有空洞的形式。
- “可怜辛苦为虚名”:可悲的是,这一切的努力,只是为了追求虚假的名声。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作形容为“瘦”,生动地表达其内容的贫乏。
- 对仗:前两句以“看书”和“觅句”形成对比,反映诗人内心的矛盾。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创作状态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名声的无奈与淡漠,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真诚信仰。
意象分析:
- 短檠灯:象征着微弱的光明,暗示创作的艰辛。
- 涧水声:代表自然的声音,给人以宁静却又让人感到孤独。
- 骨:象征着作品的空洞与缺乏实质内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短檠灯”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酒
B. 一种灯具
C. 一种乐器
D. 一种书籍 -
诗人对自己创作的诗作感到怎样?
A. 满意
B. 骄傲
C. 无奈
D. 兴奋 -
诗中的“虚名”是指什么?
A. 有意义的名声
B. 没有实质内容的名声
C. 名声的追求
D. 真实的成就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杨万里的《感兴》和王维的《鸟鸣涧》,两首诗均描写了自然环境,但杨万里更侧重于内心的感受与创作的困境,而王维则更多展现了宁静自然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 《中华诗词大辞典》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