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冬诏追造朝供尚书郎职舟行阻风青泥三首》

时间: 2025-01-19 14:57:24

江神风伯战方酣,北浪吹翻总向南。

未放人扶下江柁,却教眼看上江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神风伯战方酣,
北浪吹翻总向南。
未放人扶下江柁,却教眼看上江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仲冬时节,江边的风浪激烈,船只在逆风中艰难航行的情景。江神与风伯正在激烈地争斗,北方的浪潮翻滚着向南冲击。诗人看着船只没有人能够顺利靠岸,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船帆被风吹得高高扬起。

注释:

  • 江神:水神,古代传说中掌管江河的神灵。
  • 风伯:风神,古代传说中掌管风的神灵。
  • 战方酣:正在激烈地斗争。
  • 北浪:来自北方的波浪。
  • 扶下江柁:帮助船只靠近江边。
  • 江柁:船桨或船舷,指船靠岸的地方。
  • 江帆:船上的帆。

典故解析:

“江神”和“风伯”是古代神话中的角色,通常用来象征自然力量的影响。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这些形象化的神灵,展示了自然界的力量对人类活动的制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文学家。他的诗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特别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仲冬时节,正值寒冷的冬季,气候的严酷与江水的波涛相互交织,反映了诗人当时的航行处境与心境,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感慨。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仲冬诏追造朝供尚书郎职舟行阻风青泥三首》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展示了在仲冬寒风中,行船艰难的场景。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江神风伯战方酣,北浪吹翻总向南”,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现象赋予了神灵的情感与动作,使得江水的波涛与风的猛烈似乎充满了生命,展现出一种激烈的斗争场面。

而第三句“未放人扶下江柁,却教眼看上江帆”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焦灼。虽然希望能够安全靠岸,但在自然的力量面前却显得无能为力,只能无奈地目送船帆高扬,远离自己的控制。整首诗不仅是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更是对人类在自然面前渺小的深刻反思。诗通过对风浪的描写,反映了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困难与挫折,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与坚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神风伯战方酣:江河神灵与风神正在激烈角逐,暗示天气条件恶劣。
  2. 北浪吹翻总向南:北方的波涛翻滚而来,舟行受到阻碍,显示出航行的艰难。
  3. 未放人扶下江柁:没有人能够帮助船只靠岸,传达出无助的情感。
  4. 却教眼看上江帆:只能无奈地注视着船帆随风而去,突显出对命运的无力感。

修辞手法:

  • 拟人:将风与江水拟人化,赋予其情感与行动。
  • 对仗:诗中上下句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江帆象征着希望与理想,而风浪则代表着生活中的挑战。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在自然面前,人类的渺小与无奈,展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思考与对抗。同时也反映了面对困难时的坚持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神:象征自然的神秘与威力。
  • 风伯:代表不可控的力量。
  • 江帆:象征着理想与希望。
  • 北浪:暗示着来自远方的挑战与阻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江神”和“风伯”分别象征什么? A. 人类的情感
    B. 自然的力量
    C. 生活的烦恼
    D. 友情的支持

  2.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自然的美丽
    B.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C. 生活的乐趣
    D. 诗人的个人经历

  3. 在第三句“却教眼看上江帆”中,“眼看”是指什么? A. 目睹无助的状态
    B. 感受风的力量
    C. 观察风景
    D. 期待未来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静夜思》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对比《仲冬诏追造朝供尚书郎职舟行阻风青泥三首》和杜甫的《登高》,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在面对自然环境时的情感。杜甫的诗中更多的是对人生苦短的感叹,而杨万里的诗则聚焦于航行中的艰难与无奈,体现出不同的主题与情感基调。两者均反映了诗人对命运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的敬畏。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杨万里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