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识荼糜恨杀人,
野花香里度芳晨。
寄笺为报东皇道,不理今年一个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荼糜花的无知和对其存在的惋惜,仿佛在说:我不懂得荼糜花的悲伤,却在这野花的香气中度过了一个美丽的早晨。寄信希望能传达对东皇的问候,但今年的春天似乎没有太多的意义。
注释:
- 荼糜:一种花,常与悲伤的情感相联系,代表着无常和离别。
- 东皇:可能指的是东皇太一,是古代神话中的神祇,象征着天帝或春天的开始。
- 寄笺:寄信,传达情感或问候的书信。
- 芳晨:美好的早晨,充满花香的早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因其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细腻的观察力而受到后世喜爱。他的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与感悟之时。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生命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野荼?二首 其二》以简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首句“不识荼糜恨杀人”以“荼糜”作为引子,传达出一种对花的无知和对生命流逝的惋惜。这种情感不仅体现在对荼糜花的描写上,也映射出对生活中无数美好瞬间的珍惜。接下来的“野花香里度芳晨”,则描绘了一个香气四溢的早晨,体现了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
而“寄笺为报东皇道”则表现出诗人希望通过书信传达情感的愿望,然而“今年一个春”却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春天的无情。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在欢快的表面下,蕴含了深深的惆怅和对时光的感慨。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既有对美好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生命短暂的反思,体现了杨万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不识荼糜恨杀人”:表达对荼糜花的无知,进而引发对生命的惋惜。
- “野花香里度芳晨”:在自然的美好中度过早晨,生动描绘了花香的氛围。
- “寄笺为报东皇道”:希望通过信件传达自己的情感。
- “不理今年一个春”:感叹今年的春天似乎没有特别的意义。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荼糜花与生命联系,隐含了对逝去事物的怀念。
- 对仗:诗中运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得语言更加工整和谐美。
-
主题思想:
- 诗歌探讨了生命的无常与自然之美,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瞬间的珍惜。
意象分析:
- 荼糜花:象征着无常与离别,承载着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 野花:代表着自然的纯真与美好,彰显了生命的活力。
- 芳晨: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暗藏着对未来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不识荼糜恨杀人”中的“荼糜”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食物
C. 一种动物 -
诗中提到的“东皇”可能指的是哪个角色? A. 东皇太一
B. 孟子
C. 杜甫 -
诗人对今年的春天有什么感慨? A. 意义重大
B. 没有特别的意义
C. 非常美好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表达对自然和理想生活的向往。
- 李白《将进酒》:借酒抒发对人生的感慨与豪情。
诗词对比:
- 比较杨万里与王维的诗作,二者都以自然为题材,但杨万里的情感更为细腻,王维则更具有哲理性。杨万里的诗多表现生活中的细腻之情,而王维则善于用自然景物反映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