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
时间: 2025-01-17 10:44:37意思解释
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
原文展示
鸟噪猿呼昼闭门,
寂寥谁识古皇尊。
青牛久已辞辕轭,
白鹤时来访子孙。
山近朔风吹积雪,
天寒落日淡孤村。
道人应怪游人众,
汲尽阶前井水浑。
白话文翻译
鸟儿叫,猿猴啼,白天关上门,
寂寥中谁能理解古代的皇权。
青牛早已离开了车辕,
白鹤偶尔来探望后代子孙。
山近处北风吹来,积雪纷飞,
天寒日暮,孤村显得淡淡的。
道人可能会怪游人太多,
把阶前的井水汲得混浊。
注释
- 鸟噪猿呼:鸟鸣和猿叫的声响,描绘自然环境的声音。
- 寂寥:形容空寂冷清的状态。
- 古皇尊:指古代皇帝的权威,暗示对历史的思考。
- 青牛: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着离去与超脱。
- 白鹤:常用来代表长寿与仙人,象征着来访的灵性。
- 朔风:北风,指寒冷的风。
- 淡孤村:日落时分,村庄显得幽静而模糊。
- 道人:通常指道士,修道之人。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青牛和白鹤均为古代神话中的灵兽,常与神仙相关,青牛代表着离开尘世的超脱,而白鹤则象征着长寿与仙人的光临。这些意象反映了作者对道教思想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气魄,也有细腻柔和的情感。苏轼在政治上经历了多次起伏,晚年时更是寄情于山水之间,创作了大量描写自然与人生哲理的诗篇。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苏轼晚年,他在经历了政治上的挫折后,倾心于山水之游,感受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平和。这首诗记录了他游览清平镇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思索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诗歌鉴赏
整首诗在景与情的交融中,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对历史的回顾。开头两句“鸟噪猿呼昼闭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却又显得孤寂的自然画面。诗人虽然身处于喧闹的自然环境中,却选择了关上门,表示内心的隐逸与思索。接着“寂寥谁识古皇尊”,反映了对历史的思考,古代的权威与现代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青牛和白鹤的出现,暗示了作者对超脱的渴望,想要逃离世俗的纷扰,寻求内心的宁静。
后半部分提到的“山近朔风吹积雪”则描绘出严冬的寒冷,增强了孤独的氛围。最后两句“道人应怪游人众,汲尽阶前井水浑”,则以幽默的口吻表达了对道人不满游人太多的想象,暗示了人们对自然的破坏与对自然宁静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鸟噪猿呼昼闭门:在鸟鸣与猿叫声中,诗人选择闭门独处,表现出对外界喧嚣的拒绝。
- 寂寥谁识古皇尊:内心的寂寥让诗人思索古代的权威,感叹无人理解这份孤独。
- 青牛久已辞辕轭:青牛离去,象征着超脱与自由。
- 白鹤时来访子孙:白鹤偶尔造访,寓意着对未来的关怀与希望。
- 山近朔风吹积雪:描绘严寒的北风与积雪,渲染了环境的冷清。
- 天寒落日淡孤村:日落时分,孤村的朦胧与冷清,映衬出诗人的孤独感。
- 道人应怪游人众:道士或许会因游人众多而感到困扰,幽默中带有讽刺。
- 汲尽阶前井水浑:游人使井水混浊,暗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与破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青牛”、“白鹤”象征着超脱与灵性。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如“道人应怪游人众”。
- 对仗:如“鸟噪猿呼”与“寂寥谁识”,形成对称结构,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反思、对自然美的向往以及对内心孤独的深刻体悟。通过对比古今,反映出对世俗繁华的厌倦,渴望追寻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鸟噪: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由。
- 猿呼:代表自然的呼唤与原始的灵性。
- 青牛:象征超脱与离开世俗的愿望。
- 白鹤:代表长寿与神秘的灵性。
- 朔风:象征严寒与孤独。
- 孤村: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对宁静环境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青牛”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延续
- B. 超脱与自由
- C. 纷扰的世俗
-
诗人为什么选择“昼闭门”?
- A. 为了避开游人
- B. 表达内心的孤独
- C. 想要享受自然
-
“道人应怪游人众”中的“游人”指的是?
- A. 历史人物
- B. 自然精灵
- C. 现实中的游者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绘对自然的热爱,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王维《山居秋暝》:强调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在描绘自然时的独特视角和情感,反映了他们各自的生活经历与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苏轼诗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析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