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观台
三界无所住,一台聊自宁。
尘劳付白骨,寂照起黄庭。
残磬风中袅,孤灯雪后青。
须防童子戏,投瓦犯清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浮世尘劳的超然态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三界(即世间一切)都没有固定的归宿,只有这座台子能让我暂时安宁。把世间的烦恼都交给白骨,而内心的光明则在寂静中显现。残余的磬声在风中轻轻飘荡,孤独的灯光在雪后的夜晚显得更加清幽。但也要小心那些顽皮的孩子,不要让他们打破这种宁静的氛围。
注释
- 三界:指的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佛教中的三种存在状态。
- 白骨:象征着人的肉体,暗示尘世间的无常和短暂。
- 黄庭:指的是黄庭经,象征着内心的宁静和智慧。
- 残磬:指剩余的磬声,象征着音乐的余韵,表达着一种空灵的意境。
- 童子戏:指年轻人玩耍,暗示生活中的杂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观台》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此时,苏轼经历了人生的起伏,面对政治的波折,他对人生的思考愈加深刻,诗中透出一种对尘世烦恼的超然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诗歌鉴赏
《观台》是一首在简洁中蕴含深邃哲理的诗。诗的开头便以“无所住”引出一种空灵的境界,表明对世间万物的超然与放下。接着,诗人将世间的尘劳与白骨相提并论,强调肉体的脆弱与生命的短暂,暗示着对死亡的思考与释然。
“寂照起黄庭”一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光明与智慧,黄庭象征着内在的宁静。诗中描绘的“残磬”和“孤灯”则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似乎在诉说着一种孤独与宁静的相辉映。
最后两句“须防童子戏,投瓦犯清泠”则是一种警示,提醒人们在追求内心宁静的同时,外界的干扰是不可避免的。整体而言,这首诗既表达了对外界烦扰的超脱,也展示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智慧,反映了苏轼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界无所住:表明世间一切都没有固定的归宿。
- 一台聊自宁:只有这座台子可以让我感到宁静。
- 尘劳付白骨:把尘世的劳累交给肉体的衰朽。
- 寂照起黄庭:内心的光明在寂静中显现。
- 残磬风中袅:余音缭绕,表达空灵之感。
- 孤灯雪后青:雪后的夜晚,灯光显得清幽。
- 须防童子戏:要防止外界的干扰。
- 投瓦犯清泠:警惕打破宁静的行为。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尘劳付白骨,寂照起黄庭”,对比鲜明。
- 隐喻:用“白骨”隐喻人的生命脆弱。
- 象征:黄庭象征内心的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超然的生活态度,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智慧,同时警惕外界的干扰,反映了苏轼对生命、存在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界:象征复杂世俗。
- 白骨:暗示生命的无常。
- 黄庭: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 残磬:传达空灵之美。
- 孤灯:隐喻孤独与清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三界无所住”中的“三界”指的是哪三种状态?
A. 天、地、人
B. 欲界、色界、无色界
C. 生、死、转世 -
“须防童子戏”的含义是什么?
A. 要防止玩耍
B. 要警惕外界干扰
C. 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终南山》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苏轼的《观台》与王维的《终南山》都体现了对自然和内心宁静的追求,但苏轼更强调对世俗的超然,王维则侧重于自然的描绘与内心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