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九月九日二首)》

时间: 2024-09-19 21:13:53

珠桧丝杉冷欲霜。

山城歌舞助凄凉。

且餐山色饮湖光。

共挽朱轓留半日,强揉青蕊作重阳。

不知明日为谁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九月九日二首)》
作者:苏轼

珠桧丝杉冷欲霜。
山城歌舞助凄凉。
且餐山色饮湖光。
共挽朱轓留半日,
强揉青蕊作重阳。
不知明日为谁黄。

白话文翻译:

寒霜将至,珠桧和丝杉显得格外清冷。
山城中歌舞声响,增添了几分凄凉。
我们一边享受着山的色彩,一边品味着湖的光辉。
共乘着红色的船,留恋这美好的一天,
强行将青色的菊花捏成重阳的花朵。
不知明日,花会为谁而凋零。

注释:

  • 珠桧:一种树木,常用于园林,象征生命的坚韧。
  • 丝杉:一种松树,常生长在高山上,象征高洁。
  • 山城:指位于山上的城市。
  • 朱轓:红色的船,寓意温暖与喜庆。
  • 青蕊:指青色的菊花,重阳节常常以菊花为象征。
  • 重阳: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在重阳节前夕所作,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的期待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寓意长寿,诗人通过描绘山水与节日习俗,展现了对生活的深思。

诗歌鉴赏:

苏轼的《浣溪沙》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深沉的情感。首句“珠桧丝杉冷欲霜”以细致的自然描写开篇,给人以寒冷、肃杀之感,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这也为后面的情感铺陈奠定了基础。第二句“山城歌舞助凄凉”则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活动结合起来,透过歌舞的欢愉,反衬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随后,诗人转向对景的享受,“且餐山色饮湖光”体现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陶醉,然而这种陶醉又显得有些无奈。接着“共挽朱轓留半日”则是与友人共同享受美好时光的愿望,体现了人际关系的珍贵与温暖。

最后一句“不知明日为谁黄”,则是一种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也隐含着对生命无常的思索。整首词在清冷的氛围中,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且富有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珠桧丝杉冷欲霜:描绘寒冷的秋天,珠桧与丝杉树在霜降来临前的清冷气息。
  2. 山城歌舞助凄凉:山城中的歌舞声,反衬出内心的凄凉与孤独。
  3. 且餐山色饮湖光: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山的色彩与湖的光辉。
  4. 共挽朱轓留半日:与友人一同乘船,留恋这美好的时光。
  5. 强揉青蕊作重阳:将青色的菊花捏成重阳花,寄予对节日的期待。
  6. 不知明日为谁黄:对于未来的迷茫,感叹生命短暂。

修辞手法

  • 比喻:珠桧、丝杉用以比喻生命的坚韧与高洁。
  • 对仗:整首词在句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强揉青蕊”赋予事物以人的动作,增加了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重阳节的期待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在美好的景色与凄凉的情感之间,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珠桧、丝杉:象征生命的坚韧与高洁,表现自然之美。
  • 山城:人文环境与自然的结合,反映出人们的生活状态。
  • 朱轓:象征温暖与喜庆,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青蕊:重阳节的象征,寄托了对长寿的美好祝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珠桧”和“丝杉”分别象征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生命的坚韧与高洁
    c. 生命的短暂
    答案:b

  2. “不知明日为谁黄”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怎样的情感? a. 期待
    b. 迷茫与无奈
    c. 幸福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a. 中秋
    b. 春节
    c. 重阳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登高》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浣溪沙》与李白的《静夜思》,两首诗都是在描写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方面表现出色,但苏轼更侧重于对时间流逝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多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选》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