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哭任遵圣》

时间: 2025-01-19 17:49:28

十年不还乡,儿女日夜长。

岂惟催老大,渐复成凋丧。

每闻耆旧亡,涕泫声辄放。

老任况奇逸,先子推辈行。

文章小得誉,诗语尤清壮。

吏能复所长,谈笑万夫上。

自喜作剧县,偏工破豪党。

奋髯走猾吏,嚼齿对奸将。

哀哉命不偶,每以才得谤。

竟使落穷山,青衫就黄壤。

宦游久不乐,江海永相望。

退耕本就君,时节相劳饷。

此怀今不遂,归见累累葬。

望哭国西门,落日衔千嶂。

平生惟一子,抱负珠在掌。

见之龆龀中,已有食牛量。

他年如入洛,生死一相访。

惟有王浚冲,心知中散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京师哭任遵圣》

十年不还乡,儿女日夜长。
岂惟催老大,渐复成凋丧。
每闻耆旧亡,涕泫声辄放。
老任况奇逸,先子推辈行。
文章小得誉,诗语尤清壮。
吏能复所长,谈笑万夫上。
自喜作剧县,偏工破豪党。
奋髯走猾吏,嚼齿对奸将。
哀哉命不偶,每以才得谤。
竟使落穷山,青衫就黄壤。
宦游久不乐,江海永相望。
退耕本就君,时节相劳饷。
此怀今不遂,归见累累葬。
望哭国西门,落日衔千嶂。
平生惟一子,抱负珠在掌。
见之龆龀中,已有食牛量。
他年如入洛,生死一相访。
惟有王浚冲,心知中散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任遵圣的怀念与哀伤。诗人十年未能回乡,儿女日夜思念,自己虽然年老,但并非仅仅因思乡而感到衰老,而是渐渐感到凋零和失落。每次听到老朋友去世的消息,都会不禁泪流满面。任遵圣本身才华横溢,才子之风流贯于世,文章虽小却也获得了些许名声,诗歌语言尤为清新壮丽。任遵圣在官场中也有所成就,才华令许多人倾佩。诗人自豪地回忆他在县里破除豪强的事迹,奋发向上、直面奸邪。但哀哉,命运却不公,每次因才华而遭受谗言,最终不得不落得穷困潦倒的境地,衣衫褴褛。长久以来游历在外,心中不快,眼前的江海也显得遥远无边。退回故乡务农,时常为生活奔波。如今的心愿无法实现,回乡之时看到的却是满地的坟墓。面对西门的夕阳,诗人忍不住哭泣。自己一生唯一的儿子,如同手中掌握的珍珠般可贵。但在孩童的笑脸中,他却似乎已经预见了儿子未来的艰辛。他想象着未来若能再入洛阳,生死之间仍会有相见之期,唯有王浚冲知晓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注释

  1. 岂惟:难道只。
  2. 涕泫:流泪,泪水流淌。
  3. 耆旧:年长的朋友或同辈。
  4. 清壮:清新而壮丽。
  5. :官员。
  6. 青衫:指贫困潦倒的样子。
  7. 黄壤:指土壤,寓意死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诗歌、散文、词等都有极高的成就,尤其在词的创作上开创了新的风格。苏轼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人性的关怀。

创作背景

《京师哭任遵圣》是苏轼在思念故友任遵圣时所作,任遵圣是苏轼的好友,才华横溢,但命运多舛。此诗不仅表达了对朋友的哀悼,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与人生的感慨。开篇的“十年不还乡”开启了全诗的主线,诗人虽身处京城,却深感乡愁。接下来的字句中,诗人不仅描绘了自己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对年老与死亡的无奈感。在对任遵圣的回忆中,诗人通过对友人才能的赞美,呈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诗中“老任况奇逸”一句,既是对友人的肯定,也是对其遭遇的不平之声。任遵圣虽有才华,但最终却遭受命运的捉弄,令人唏嘘。在诗的最后,诗人以对未来的憧憬与对生命的反思,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无常感叹。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蕴深远,体现了苏轼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对友人的深情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年不还乡,儿女日夜长。:十年没有回家,儿女们日日夜夜思念。
  2. 岂惟催老大,渐复成凋丧。:不仅是催促我变老,更让我渐渐感到衰败。
  3. 每闻耆旧亡,涕泫声辄放。:每当听说年长的朋友去世,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
  4. 老任况奇逸,先子推辈行。:老朋友任遵圣才华横溢,是当时的杰出人物。
  5. 文章小得誉,诗语尤清壮。:他的文章虽小,却获得了声誉,诗歌语言更显清新壮丽。
  6. 吏能复所长,谈笑万夫上。:官场中他也能施展才华,谈笑间能胜过众人。
  7. 自喜作剧县,偏工破豪党。:他在县里自得其乐,尤其擅长打击豪强。
  8. 奋髯走猾吏,嚼齿对奸将。:他气宇轩昂,直面奸邪之徒。
  9. 哀哉命不偶,每以才得谤。:可悲的是命运不公,总是因才华而遭受谗言。
  10. 竟使落穷山,青衫就黄壤。:最终落得穷困潦倒的境地,衣衫褴褛,终归黄土。
  11. 宦游久不乐,江海永相望。:长久的官场生活并不快乐,眼前的江海也显得遥远。
  12. 退耕本就君,时节相劳饷。:最终选择退隐务农,却时常为生计奔波。
  13. 此怀今不遂,归见累累葬。:如今的心愿无法实现,回乡之时看到的却是无数的坟墓。
  14. 望哭国西门,落日衔千嶂。:在西门望向夕阳,忍不住哭泣,夕阳映衬着千山万壑。
  15. 平生惟一子,抱负珠在掌。:我一生唯一的儿子,像手中掌握的珍珠般珍贵。
  16. 见之龆龀中,已有食牛量。:在他幼小的脸庞上,似乎已预见未来的艰辛。
  17. 他年如入洛,生死一相访。:若有朝一日再入洛阳,生死之间必定还有相见的机会。
  18. 惟有王浚冲,心知中散状。:唯有王浚冲,能够理解我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儿女的思念比作日夜的流逝,生动形象。
  • 对仗:如“十年不还乡,儿女日夜长”等,形成整齐的对称。
  • 排比:通过一系列动作描绘任遵圣的才华与遭遇,增强了情感的层次。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怀念与哀叹,表达了对友人任遵圣的深切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和对命运不公的无奈。诗人通过对友人经历的回顾,反映出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失落,以及对未来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故乡:思乡之情的象征,代表着情感的寄托。
  • 夕阳:象征着人生的衰落与时间的流逝。
  • 黄土:死亡和归宿的象征,寓意生命的终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京师哭任遵圣》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苏轼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老任”指的是? A. 诗人的儿子
    B. 诗人的朋友
    C. 一位官员
    D. 诗人的老师

  3. 诗中反映了诗人对命运的态度是? A. 乐观
    B. 无奈
    C. 愤怒
    D. 冷漠

答案

  1. C. 苏轼
  2. B. 诗人的朋友
  3. B. 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密州出猎》:同样由苏轼所作,展现了豪情壮志。
  • 《静夜思》:李白的诗作,表达了思乡的情感。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杜甫在诗中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但苏轼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杜甫则更关注社会现实。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苏轼的作品多以轻松幽默见长,而杜甫则显得更加沉重和悲壮。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相关诗句

十年不还乡,儿女日夜长。下一句是什么

岂惟催老大,渐复成凋丧。上一句是什么

岂惟催老大,渐复成凋丧。下一句是什么

每闻耆旧亡,涕泫声辄放。上一句是什么

每闻耆旧亡,涕泫声辄放。下一句是什么

老任况奇逸,先子推辈行。上一句是什么

老任况奇逸,先子推辈行。下一句是什么

文章小得誉,诗语尤清壮。上一句是什么

文章小得誉,诗语尤清壮。下一句是什么

吏能复所长,谈笑万夫上。上一句是什么

吏能复所长,谈笑万夫上。下一句是什么

自喜作剧县,偏工破豪党。上一句是什么

自喜作剧县,偏工破豪党。下一句是什么

奋髯走猾吏,嚼齿对奸将。上一句是什么

奋髯走猾吏,嚼齿对奸将。下一句是什么

哀哉命不偶,每以才得谤。上一句是什么

哀哉命不偶,每以才得谤。下一句是什么

竟使落穷山,青衫就黄壤。上一句是什么

十年不还乡,下一句是什么

儿女日夜长。上一句是什么

儿女日夜长。下一句是什么

岂惟催老大,上一句是什么

岂惟催老大,下一句是什么

渐复成凋丧。上一句是什么

渐复成凋丧。下一句是什么

每闻耆旧亡,上一句是什么

每闻耆旧亡,下一句是什么

涕泫声辄放。上一句是什么

涕泫声辄放。下一句是什么

老任况奇逸,上一句是什么

老任况奇逸,下一句是什么

先子推辈行。上一句是什么

先子推辈行。下一句是什么

文章小得誉,上一句是什么

文章小得誉,下一句是什么

诗语尤清壮。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