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日吴正仲遗活蟹》

时间: 2025-01-19 19:47:13

年年收稻卖江蟹,二月得从何处来。

满腹红膏肥似髓,贮盘青壳大於杯。

定知有口能嘘沬,休信无心便畏雷。

幸与陆机还往熟,每分吴味不嫌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年年收稻卖江蟹,
二月得从何处来。
满腹红膏肥似髓,
贮盘青壳大於杯。
定知有口能嘘沬,
休信无心便畏雷。
幸与陆机还往熟,
每分吴味不嫌猜。

白话文翻译:

每年都收稻子和卖江蟹,
这二月的蟹又是从何处来的呢?
肚子里满是红膏,肥得像髓一样,
放在盘子里的青壳蟹比酒杯还要大。
我知道一定有人会吹嘘它的味道,
不要相信那些无心之人会怕雷。
幸好我与陆机相识已久,
每次分享吴地的美味都不觉得陌生。

注释:

  • 年年:每年。
  • 收稻:收获稻谷。
  • 江蟹:指长江流域的螃蟹。
  • 二月得从何处来:二月的蟹是从哪里来的呢。
  • 满腹红膏:指蟹的黄膏,形容丰腴。
  • 贮盘青壳:盛放在盘中的青色蟹壳。
  • 能嘘沬:可以吹嘘的意思。
  • 陆机: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与作者有交情。
  • 吴味:指的是吴地的美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东皋,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尤以诗著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关注生活细节,常常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二月,正值春天,梅尧臣以江蟹作为写作对象,反映了当时的渔业和饮食文化,同时表达了对美食的赞美与享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江蟹的美味和丰腴。开篇以“年年收稻卖江蟹”引入,透露出诗人对江蟹的熟悉与喜爱。接着,诗人用“二月得从何处来”表达了对蟹的来源的疑惑,暗示春季即是蟹的季节,令人期待。

诗中的“满腹红膏肥似髓”形象而生动地描绘了蟹的美味,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蟹肉的鲜美与丰腴。接下来的“贮盘青壳大於杯”则通过对比,强调了蟹的大小与丰盈,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定知有口能嘘沬,休信无心便畏雷”这几句则反映了诗人对世俗评价的淡然与自信,表达了对美味的坦然接受。最后两句提到陆机,显示了诗人与友人的亲密关系,寓意分享美食的快乐。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蟹的赞美,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是一首兼具美食与人情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年年收稻卖江蟹:每年都在收稻子和出售江蟹,表明季节与经济活动。
  2. 二月得从何处来:疑问二月的江蟹从何而来,暗示蟹的稀奇与珍贵。
  3. 满腹红膏肥似髓:蟹的内脏丰满且美味,形象生动。
  4. 贮盘青壳大於杯:蟹的体积比较大,突出丰盛的食材。
  5. 定知有口能嘘沬:暗指有人可能会夸大其词。
  6. 休信无心便畏雷:不应轻信那些不理解的人,强调个人体验的重要性。
  7. 幸与陆机还往熟:庆幸与陆机相识,说明友谊的珍贵。
  8. 每分吴味不嫌猜:分享吴地的美味,体现了对美食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蟹的肥美比作髓,增强了形象感。
  • 对仗:如“满腹红膏”与“贮盘青壳”,句式工整。
  • 夸张:形容蟹之大,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江蟹的描绘,表达了对美食的享受与对朋友的珍视,展现出一种生活的惬意与乐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蟹:象征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生活的乐趣。
  • 红膏:代表美味与丰腴,体现了生活的富足。
  • 青壳:象征着蟹的外表,强调其形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什么? A) 农田的耕作
    B) 江蟹的美味
    C) 春天的景色
    答案:B

  2. “满腹红膏肥似髓”是用来形容什么? A) 蟹的外壳
    B) 蟹的内脏
    C) 蟹的味道
    答案:B

  3. 作者与哪位文学家有交情? A) 陆游
    B) 陆机
    C) 杜甫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梅尧臣与李白的蟹诗:梅尧臣的诗更注重生活细节,而李白则倾向于抒发豪情。两者在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上有明显差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梅尧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