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芝上人归姑苏》

时间: 2025-01-19 20:05:46

身衣竺乾服,手援牺氏琴。

繁声不愿奏,古意一何深。

晏景托孤艇,倦飞还旧林。

阖闾城下寺,几里认钟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茂芝上人归姑苏
作者:梅尧臣 〔宋代〕

身衣竺乾服,手援牺氏琴。
繁声不愿奏,古意一何深。
晏景托孤艇,倦飞还旧林。
阖闾城下寺,几里认钟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归隐姑苏的情景。他身着素雅的衣服,手中弹奏着古老的琴。尽管琴声悠扬动听,但他却不愿意演奏,感叹古意深远。晏景的孤舟在水面上漂流,倦鸟归去,回到旧日的林间。阖闾城下的寺庙,几里之外的钟声依然清晰可辨。


注释:

  • 竺乾服:一种用麻布或丝绸制成的素雅衣服,象征隐士的清净生活。
  • 牺氏琴:指古代的一种琴,代表传统文化。
  • 繁声:指美妙的音乐声。
  • 古意:指古代的情感和意韵,暗指对历史和传统的追思。
  • 晏景:晏婴的孤舟,象征孤独和归隐。
  • 阖闾城:春秋时期的阖闾城,具有历史和文化背景。

典故解析:

  • 阖闾:春秋时期吴国的都城,代表着古代的繁华与兴衰,诗中提及,增添了历史感。
  • 晏景:指晏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隐士,他的故事被后人所传颂,象征智慧与隐逸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子云,号香涛,晚号卧云山人,宋代著名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注重写实,关心民生,尤其擅长山水诗,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梅尧臣晚年,反映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古代文化的追思。在社会动荡、个人理想难以实现的背景下,诗人选择隐逸的生活方式,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志向。


诗歌鉴赏:

《茂芝上人归姑苏》是一首深具哲理和情感的诗。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古代文化的追忆。开篇描绘了隐士的衣着和乐器,营造出一种清静、雅致的氛围。接着,诗人以“繁声不愿奏”表达了对音乐的冷淡,暗示对世俗繁华的厌倦,反而更喜爱那份古老的意韵。晏景的孤舟与倦飞的归鸟,既是对逝去岁月的追思,也是一种归隐的象征。最后提及阖闾城下的寺庙与钟声,唤起人们对往昔的记忆,传达出一种空灵而悠远的情怀,令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淡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身衣竺乾服:身穿素雅的衣服,体现了隐士的清净与淡泊。
  2. 手援牺氏琴:手中弹奏古琴,象征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追求。
  3. 繁声不愿奏:尽管音乐美妙,但他不愿演奏,显示出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的拒绝。
  4. 古意一何深:古老的情感与意境深邃,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与追忆。
  5. 晏景托孤艇:晏婴的孤舟,象征着孤独与归隐的生活。
  6. 倦飞还旧林:倦鸟归来,暗示归隐自然与宁静。
  7. 阖闾城下寺:提及阖闾城,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8. 几里认钟音:钟声遥远而清晰,象征着对过去的怀念与宁静的心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身衣竺乾服,手援牺氏琴”,展现出音韵的和谐美。
  • 比喻:用“孤舟”与“倦飞”来比喻隐士的生活状态,生动形象。
  • 象征:阖闾城和钟声象征着历史的回响与内心的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对古代文化的追思,以及对世俗繁华的淡然,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竺乾服:象征隐士的清净与不染世俗。
  • 牺氏琴:象征传统文化与艺术传承。
  • 孤艇:象征孤独与内心的归隐。
  • 钟声:象征对过去的怀念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梅尧臣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阖闾城”代表什么? A. 现代城市
    B. 古代的繁华与历史
    C. 一座山
    D. 一条河

  3. “身衣竺乾服,手援牺氏琴”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世俗繁华
    B. 传统文化与隐逸生活
    C. 战争
    D. 财富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嵩山作》:王维,描绘归隐生活的美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追忆。

诗词对比:

  • 梅尧臣与王维:两位诗人都描绘隐士生活,但梅尧臣更注重内心的宁静,而王维则更倾向于自然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梅尧臣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