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奉答蘧庵先生即次原韵》
时间: 2024-09-19 20:44: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贺新郎 奉答蘧庵先生即次原韵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炊熟黄粱否。笑乾坤蜉蝣非夭,彭篯非寿。世上英雄本无主,感激何尝不有。曾要把赵平原绣。祸首从来仓颉字,更怪他炼石娲皇手。偏欲向,虚空镂。神仙将相俱难就。怅生平舞衫歌扇,药炉茶臼。已矣无成三弄铁,长倚秋江夜吼。知我者荆溪浮叟。戛醒半窗蕉鹿梦,谢风篁汝是驱愁帚。休再打,唾壶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是否已经煮熟了黄粱?我笑这个世界如蜉蝣般短暂,像彭祖的寿命一样不长。世间的英雄本没有真正的主人,感激又有什么用呢?我曾想把赵平原的故事绣成画。祸害的根源来自于仓颉所写的文字,难道更怪那炼石女娲的手吗?偏偏想要在虚空中雕刻。神仙和将相都难以成就。怅惘于一生,手舞扇子,吟唱歌声,药炉和茶臼也显得无用。我的努力已无成就,长久地倚靠在秋江边夜吼。了解我的人如荆溪的浮士,惊醒了半窗的蕉鹿梦,谢风篁,你就是我驱愁的工具。不要再打,唾壶口。
注释:
- 黄粱: 比喻虚幻的梦想或美好的愿望。
- 蜉蝣: 形容生命短暂,像蜉蝣一样。
- 彭篯: 传说中的长寿者,象征长寿。
- 赵平原: 指赵武陵王平原君,意指英雄人物的故事。
- 仓颉: 传说中创造汉字的祖师,象征文字的力量。
- 炼石女娲: 传说中补天的女神,意指造物和创造的力量。
- 虚空镂: 指在空中雕刻,形容虚无的追求。
- 荆溪浮叟: 指诗人李白,象征知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1648-1712),字子华,号雪涛,清代诗人、词人,擅长词作,深受苏轼、李清照等人的影响。他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独特,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理想的冲突时期,诗人通过对英雄与命运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英雄及命运的感悟。开头的“炊熟黄粱否”即引出了关于理想与现实的对比,黄粱梦的意象让人联想到虚幻的追求,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脆弱。接着,诗人将目光投向世间英雄,认为英雄本无主,感激又有何用,这表明了他对英雄事迹的怀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词中提到的“赵平原”及“仓颉”字,透出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文字的感叹,文字的力量既能创造,也能带来祸害。此处,陈维崧用字词的双重特性,表现出对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批判。
随着情感的发展,诗人感到无所归依,想要在虚空中雕刻理想,体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结尾的“休再打,唾壶口”则是对世俗纷扰的拒绝,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炊熟黄粱否。”: 询问黄粱梦是否已成真,暗指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笑乾坤蜉蝣非夭,彭篯非寿。”: 生命的短暂与长寿的对比,传达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 “世上英雄本无主,感激何尝不有。”: 英雄并没有真正的归属,感激没有意义,反映了对虚荣与成功的冷静思考。
- “曾要把赵平原绣。”: 对历史英雄的向往与追忆,表现了对过往的怀念。
- “偏欲向,虚空镂。”: 对理想的追求,虽然无所依托却依然渴望追寻。
- “知我者荆溪浮叟。”: 寻找知己,表现孤独感。
- “谢风篁汝是驱愁帚。”: 通过自然之物寻求内心的安宁与解脱。
修辞手法:
- 比喻: “炊熟黄粱”比喻梦想的实现。
- 拟人: “谢风篁”将自然拟人化,表现人类情感的寄托。
- 对仗: 例如“药炉茶臼”,增强了音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探讨了英雄的虚无、理想的追寻与人生的无常,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思考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粱: 象征梦想与虚幻。
- 蜉蝣: 代表生命的短暂。
- 赵平原: 代表英雄与历史的追忆。
- 虚空: 象征无所依托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炊熟黄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现实的成功
B. 虚幻的梦想
C. 平淡的生活
D. 长久的友情 -
诗中提到的“知我者”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苏轼 -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哪个方面? A. 爱情
B. 英雄与命运
C. 自然风光
D. 社会生活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 苏轼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
-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 李之仪
诗词对比:
- 比较陈维崧与苏轼的作品,两者都表达了对英雄与命运的思考,但陈维崧更多地探讨了个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而苏轼则更关注历史的宏大叙事与人生的哲理。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代词人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