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镂金环》

时间: 2025-01-17 09:09:51

镂金环,连玉珥。

颗颗蚌蛤相缀。

偎粉面,映莲腮。

露浓花正开。

冷光凝,员影重。

几度偷期摇动。

山枕上,恐人知。

摘嫌纤手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镂金环,连玉珥。
颗颗蚌蛤相缀。
偎粉面,映莲腮。
露浓花正开。
冷光凝,员影重。
几度偷期摇动。
山枕上,恐人知。
摘嫌纤手迟。

白话文翻译:

镂刻的金环,连着玉耳环。
一颗颗蚌壳和蛤蜊相连。
她偎依着娇美的面庞,映衬着如莲般的腮红。
花朵在露水的滋润下正盛开。
冷光凝聚,圆形的影子重重叠叠。
几次偷情时刻摇摆不定。
她躺在山枕上,怕别人知道。
摘下耳环时,觉得自己纤细的手迟缓。

注释:

  • 镂金环:雕刻精美的金环,象征华贵和美丽。
  • 玉珥:玉制的耳环,常用于形容女子的装饰。
  • 蚌蛤:这里指的是用蚌壳和蛤蜊装饰的珠宝,表示珍贵。
  • 偎粉面:形容女子娇媚的脸庞。
  • 莲腮:莲花的腮红,形容女子的肌肤如莲花般娇嫩。
  • 冷光凝:冷光凝聚,指的是光线的清冷。
  • 员影重:圆形的影子重叠,暗示情感的复杂。
  • 偷期摇动:暗示偷情的心情,摇摆不定。
  • 山枕:山上的靠枕,象征安静的环境。
  • 纤手迟:形容女子的手指细腻,但在摘耳环时显得迟缓,暗含羞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安世,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以细腻、婉约见长,常表现对女性的赞美及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他的作品多描写爱情、自然,语言优美,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时期。诗中描绘了女子的美丽及爱情的羞涩,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情感的细腻。

诗歌鉴赏:

《更漏子·镂金环》是一首描绘女子美丽与爱情心态的词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女子在爱情中羞涩而又美丽的形象。开头的“镂金环,连玉珥”便为整首词奠定了华美的基调,金环和玉耳相连,象征着女子的高贵与优雅。接着以“颗颗蚌蛤相缀”描绘了珠宝的璀璨,暗示了女子的珍贵。

接下来的几句“偎粉面,映莲腮”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女子的容颜,使用了优美的比喻,展现了她如莲花般的娇嫩与清新。随着情节的发展,诗人描述了盛开的花朵和浓密的露水,进一步渲染了美丽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爱情的芬芳。

“冷光凝,员影重”一句则通过冷光和影子的意象,表现出内心情感的复杂与纠葛,似乎在暗示两人之间的秘密与期盼。最后几句“几度偷期摇动,山枕上,恐人知”,更是将女子的羞涩与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受到她在爱情中那种既期待又害怕被人知的矛盾心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女子的美丽与爱情的微妙,情感真挚而细腻,体现了杜安世诗词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镂金环,连玉珥:以金环和玉耳环开篇,设定了华美的背景。
  2. 颗颗蚌蛤相缀:描绘珠宝的精致,暗示女子的珍贵。
  3. 偎粉面,映莲腮:通过比喻突出女子的美丽,形象生动。
  4. 露浓花正开:暗示爱情的芬芳与美好,增添了生动的自然景象。
  5. 冷光凝,员影重:表现情感的复杂,暗示内心的秘密。
  6. 几度偷期摇动:描写爱情中的期待与不安,情感真挚。
  7. 山枕上,恐人知:体现出女子的羞涩与不安,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8. 摘嫌纤手迟:表现出她的娇羞和细腻,完美收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面容比作莲花,生动形象。
  • 对仗: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金环、玉耳、蚌蛤等意象,营造出华美的视觉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女子的美丽和爱情的羞涩为主题,表达了对美的赞美和对爱情的细腻感受,情感基调温柔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镂金环:象征华贵与美丽。
  2. 玉珥:代表珍贵的装饰,暗示身份。
  3. 蚌蛤:象征珍贵与稀有,增添了诗意。
  4. 莲腮:象征清新、娇嫩,体现女性的美丽。
  5. 冷光凝:暗示复杂的感情,增添神秘感。
  6. 山枕:象征安静与隐秘,增加了情感的层次。

文化内涵:

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女子的外在美,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美的追求和对爱情的细腻感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镂金环”象征什么?

    • A) 嬉皮笑脸
    • B) 华贵与美丽
    • C) 乡土气息
    • D) 寂寞与孤独
  2. 填空题:诗中提到“偎粉面,映莲腮”,这句描绘的是__的美丽。

  3. 判断题:诗中“冷光凝,员影重”表现了内心的简单与明朗。(对/错)

答案:

  1. B) 华贵与美丽
  2. 女子的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望月怀远》

诗词对比:

对比杜安世与李清照的作品,两者都强调了情感的细腻与对美的追求,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多地表现了对离别的深情,而杜安世则更专注于爱情的羞涩与女子的美丽。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杜安世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