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诉衷情
烧残绛蜡泪成痕。
街鼓报黄昏。
碧云又阻来信,
廊上月侵门。
愁永夜,拂香茵。
待谁温。
梦兰憔悴,掷果凄凉,
两处消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的意思是:烛泪已烧成痕迹,黄昏的鼓声响起。天空的碧云又挡住了来信,月光透过廊子照进门来。愁苦的漫长夜晚,轻轻拂动着香茵。我在等待着谁的温暖?梦中兰花憔悴,扔下的果实显得凄凉,心中思念的两处都让我魂牵梦萦。
注释
- 绛蜡:深红色的蜡烛,象征着泪水。
- 街鼓:这里指的是黄昏时分街头敲打的鼓声,用来传达时间的流逝。
- 碧云:指的是蓝天中的白云,形象地表现出阻碍。
- 香茵:可能指香气四溢的草地,营造出一种柔和的氛围。
- 兰:兰花,象征着美好、清雅的事物。
- 消魂:形容思念之苦,让人神魂颠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安世,字仲明,号梅溪,宋代词人,擅长写词,风格清丽而情感细腻。他的作品常常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敏感观察。
创作背景:该词作于宋代,正值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杜安世生活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中,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交织,影响了他的创作。
诗歌鉴赏
《诉衷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愁苦与思念。开篇以“烧残绛蜡泪成痕”引入,蜡烛的残余与泪痕交织,传达出深切的哀伤与渴望。接着,黄昏的街鼓声响起,使得时间的流逝感更加明显,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碧云又阻来信”,一方面表现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另一方面也暗示了现实中的种种阻碍。这种阻碍不仅是物理上的距离,更是情感上的隔阂。而“廊上月侵门”则将夜晚的宁静与内心的焦虑形成鲜明对比,月光的侵袭仿佛在无形中加重了孤独感。
“愁永夜,拂香茵”中,作者在香气四溢的草地上,独自思索,期待着温暖的陪伴,却又面临梦中的兰花憔悴与果实凋零的凄凉,展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失落与无奈。整首词充满了淡淡的忧伤,情感真实而细腻,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孤寂与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烧残绛蜡泪成痕:残留的蜡烛和泪水,暗示着失去与伤痛。
- 街鼓报黄昏:鼓声传递黄昏的来临,时间的流逝令人感到孤独。
- 碧云又阻来信:云层遮挡了信件,象征着思念的阻隔。
- 廊上月侵门:月光照进门内,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愁永夜,拂香茵:长夜的愁苦,香气的草地增添了情景的美感。
- 待谁温:期待着谁的温暖,流露出内心的渴望。
- 梦兰憔悴,掷果凄凉:梦中的兰花憔悴,果实的凋零象征失去。
- 两处消魂:思念的两处令人心碎,反映出对过去的深切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蜡烛与泪水的结合,象征着情感的脆弱。
- 拟人:月光似乎在侵入,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整首词的结构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失落,情感真挚而深沉,体现出宋代词人对于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蜡烛:象征着脆弱的情感与时间的流逝。
- 月光:代表孤独和思索时的内省。
- 兰花:清雅与美好的象征,反映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烧残绛蜡泪成痕”的意思是: A. 蜡烛已经熄灭
B. 烛泪留下了痕迹
C. 蜡烛烧得很快 -
诗中“碧云又阻来信”表达的是: A. 来信被风吹走
B. 思念被云层阻挡
C. 来信很快就会到 -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自然景色
B. 个人情感与思念
C. 社会现象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杜安世的《诉衷情》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比较,二者都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但杜安世的词更显郁郁寡欢,而李清照则更显柔情蜜意。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