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汤田早行,见李花甚盛二首
此地先春信,年年只是梅。
南中春更早,腊日李花开。
白话文翻译:
这地方的春天信号总是很早,但每年只看到梅花。而南方的春天来得更早,腊月里李花就已经开放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此地:指诗人所处的地方。
- 先春信:春天的来信,指春天的迹象。
- 年年:每一年。
- 梅:梅花,象征着春天的来临。
- 南中:南方地区。
- 腊日:指农历腊月的日子。
- 李花:李树的花朵,象征着春天的另一种花卉。
典故解析:
- 梅花:在中国文学中,梅花常常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尤其是在严冬中盛开的梅花。
- 李花:李花象征着春天的温暖和生机,通常是在冬季结束后盛开的花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杨万里在汤田地区游历之际,目睹了春天不同的花卉盛开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早春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展现了南北方气候差异。诗人通过对比“梅花”和“李花”的开花时间,表达了南方早春的生气勃勃。诗的前两句提到“此地”的梅花,暗示了北方春天的迟到,生动体现了春天的迟缓与期待。而后两句则转向南方,描绘腊月里李花的早早绽放,给人以温暖和希望的感觉。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自然的变化,也传递了诗人内心对春天的渴望与欣喜。全诗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既有对春天的赞美,又蕴含着对生命力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此地先春信:在这里春天的信号已经出现。
- 年年只是梅:每年看到的春天的信号只是梅花。
- 南中春更早:南方的春天来得更早。
- 腊日李花开:在农历腊月,李花就已经开放了。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南北方春天的开花时间对比,突出南方春天的早来,形成鲜明的对照。
- 象征:梅花与李花分别象征着春天的不同面貌,体现了春天的多样性。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春天花卉盛开的描写,表现了对生命与自然的赞美,展现了春天带来的希望与活力。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鸣,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春天的信号,代表一种孤独而清冷的美。
- 李花:象征生命力和春天的生机,代表着温暖和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此地”是指哪个地方?
- A. 南方
- B. 北方
- C. 汤田
- D. 诗人家乡
-
腊日开花的是哪种花?
- A. 梅花
- B. 桃花
- C. 李花
- D. 杏花
-
诗中反映了什么样的春天特点?
- A. 迟到
- B. 早来
- C. 凋零
- D. 不存在
答案:
- C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杨万里 vs. 杜甫:杨万里的诗歌注重清新自然的描写,而杜甫的《春望》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思考。两者在春天的主题上各有侧重,但都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