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治斋晚坐》
时间: 2025-01-19 19:01: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闭户坐不得,开窗贮微凉。
树林荫白日,儿研生碧光。
信手取诗卷,细哦三数章。
初披颇欣惬,再揽忽感伤。
废卷不能读,起行绕胡床。
古人恨如山,吾心澹於江。
本不与彼谋,云何断我肠。
感罢翻自笑,一蝉催夕阳。
白话文翻译
我关上门坐着不自在,打开窗户却能感受到一丝凉意。
树木在阳光下形成阴影,孩子们在研墨,散发出碧绿的光泽。
我随手拿起诗卷,轻声吟诵几章。
初读时心情颇为愉悦,重读时却又感到伤感。
读不下去的诗卷,我站起身,围着胡床走动。
古人的愁苦如同高山,我的心却如同平静的江水。
本不与他们有过多牵连,何以让我如此断肠?
感慨完后忍不住自笑,一只蝉声催促着夕阳的到来。
注释
- 卧治斋:诗人的书房名字,表示隐居、修身养性。
- 贮:储存、积蓄的意思。
- 细哦:轻声吟诵的意思。
- 胡床:一种古代的坐具,常用于读书写字。
- 恨如山:指古人对世事的怨恨重如山。
- 澹于江:心情如同江水般平静、淡然。
- 断我肠:形容心中极度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生于公元1127年,卒于1206年。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其诗风朴实,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卧治斋晚坐》写于诗人晚年之际,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闲坐思索,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对古人情感的共鸣。诗中既有对生活的感悟,也流露出对历史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日常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反思。开篇以“闭户坐不得,开窗贮微凉”引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不安,窗外的凉意似乎是对他内心苦闷的安抚。接着,通过“树林荫白日,儿研生碧光”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孩童的稚趣,形成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然而,诗人的情绪在“初披颇欣惬,再揽忽感伤”中转折,初读诗卷的愉悦感受到古人情感的牵引,暗示着诗人与古人情感的共鸣和对人生的感慨。接下来的“古人恨如山,吾心澹于江”对比了古人与自己的情感状态,表达了诗人对古人愁苦的理解与自身心境的淡然。
整首诗在感悟中逐渐升华,最后以“一蝉催夕阳”结束,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暗示着生命的无常与对美好生活的珍惜。诗人以清新的笔调,描绘了自然与内心的和谐,展现了深邃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闭户坐不得,开窗贮微凉:关上门感到不自在,打开窗能感受到微微的凉意,表现诗人内心的压抑与渴望自由。
- 树林荫白日,儿研生碧光:阳光下树木的阴影,孩子们在研墨,展现出自然的美丽与生活的生动。
- 信手取诗卷,细哦三数章:随意拿起诗卷,轻声吟诵几章,描绘了诗人悠闲的生活状态。
- 初披颇欣惬,再揽忽感伤:初读时感到愉悦,再读时却不禁感伤,表现了对古人情感的共鸣。
- 废卷不能读,起行绕胡床:无法继续读下去,起身在胡床附近走动,反映出心情的烦闷。
- 古人恨如山,吾心澹於江:古人的怨恨如山般沉重,而自己的心情却如江水般平静,形成对比。
- 本不与彼谋,云何断我肠:自己本与古人无太多牵连,何以如此伤感,表达内心的困惑。
- 感罢翻自笑,一蝉催夕阳:感慨之后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一只蝉声催促着夕阳的来临,象征着生命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古人的怨恨比作大山,强调其沉重。
- 对仗:句式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蝉声拟人化,赋予其催促的情感,增强了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自然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历史的思考,体现出一种淡然与哲理。诗人既感受到了古人情感的沉重,又保持着内心的宁静,展现了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窗:象征着自由与希望,打开窗户意味着对外界的向往与接纳。
- 树林:代表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蓬勃。
- 蝉:象征夏天的来临与时间的流逝。
- 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闭户坐不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惬意
- B. 焦虑
- C. 愤怒
-
诗中提到的“儿研生碧光”中“碧光”指的是什么?
- A. 书本的光泽
- B. 墨水的颜色
- C. 树叶的颜色
-
“古人恨如山”中“山”象征着什么?
- A. 时间
- B. 沉重的情感
- C. 自然的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对历史与生活的感慨。
- 王维《山居秋暝》: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诗词对比
- 杨万里与李白的山水田园诗对比:李白的诗更为豪放,杨万里则更注重细腻的情感与生活的平淡。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