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明明月影带河流,
雁在天边鹤在洲。
四壁蛩催幽梦觉,
满囊萤助读书油。
金茎露点三更冷,
银汉星移万里秋。
醉倚不堪回首处,
双清风月尽淹留。
白话文翻译:
明亮的月影映照在河流上,
大雁在天边飞,白鹤在洲上栖息。
四面墙壁上的蟋蟀催促着我从幽梦中醒来,
口袋里装满了萤火虫,照亮了我的读书油灯。
金色的茎上沾着露珠,三更时分凉意袭人,
银河的星星在高空中移动,万里之外的秋天已然来临。
我醉倚着不堪回首的地方,
清风明月尽在这片刻的留连。
注释:
- 蛩:蟋蟀的别称,常在夜间鸣叫,增添秋夜的静谧氛围。
- 囊:袋子,这里指装萤火虫的袋子,用来照明。
- 金茎露点:金色的植物茎上沾着露水,描绘了清晨的景象。
- 银汉:银河,古代诗人常用来象征夜空。
- 淹留:沉醉于此,不愿离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勉,宋代诗人,字维道,号冬心,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融入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人文情怀。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深刻体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秋夜,正值天高气爽之际,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诗歌鉴赏:
《秋夜》是一首描写秋夜景色的古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表达,展现了秋夜的宁静与美丽。开篇以“明明月影带河流”描绘了明亮的月光照耀在流淌的河水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优美的氛围。接着,诗人描绘了大雁与白鹤的身影,强调了秋天的气息与生机。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用“满囊萤助读书油”来表现夜晚学习的情景,萤火虫的微光为读书者提供了温暖和陪伴,体现了求知的渴望与孤独的思考。而“金茎露点三更冷”则通过细致的描写,传达出秋夜的寒意,仿佛连植物也在感受这渐渐深入的秋季。
最后,诗人醉倚于月下,不愿回首,表现了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珍惜。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出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令人倍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明明月影带河流”:明亮的月光照耀着流动的河水,展现出秋夜的宁静和清澈。
- “雁在天边鹤在洲”:大雁在空中飞翔,白鹤在洲上栖息,描绘了秋日的生机与动感。
- “四壁蛩催幽梦觉”:四面墙壁上的蟋蟀鸣叫,催促着我从梦中醒来,反映出夜晚的静谧与思考。
- “满囊萤助读书油”:口袋里装满萤火虫,照亮了读书的灯油,体现出对知识的渴望和孤独的夜读情景。
- “金茎露点三更冷”:金色植物的茎上沾着露水,三更时分的凉意,传达出秋夜的寒冷。
- “银汉星移万里秋”:银河的星星在高空中移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
- “醉倚不堪回首处”:我醉倚着不愿回首的地方,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 “双清风月尽淹留”:清风明月尽在此时,令人流连忘返,体现了对自然美的欣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金茎露点”,用金色比喻植物的美丽。
- 拟人:如“蛩催梦觉”,赋予蟋蟀以催促的情感。
- 对仗:如“雁在天边鹤在洲”,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体现了浓厚的抒情与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影:象征宁静和清晰的思考。
- 雁与鹤:象征秋天的来临与生机。
- 蛩:象征夜晚的静谧与孤独。
- 萤火虫:象征知识与求知的渴望。
- 露水:象征清晨的凉意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昆虫是什么?
- A. 蝉
- B. 蟋蟀
- C. 蜜蜂
-
填空题:诗中“满囊萤助____”表示在黑暗中阅读的情景。
-
判断题: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对/错)
答案:
- B. 蟋蟀
- 读书油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描绘夜晚的情景,但更侧重于思乡之情;而《秋夜》则更注重自然的描绘与内心的思考。
- 苏轼《水调歌头》:虽同样描写月夜,但其意境更为宏大,涉及人生哲理,与《秋夜》的细腻情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