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元兴岩登高》
时间: 2025-01-04 08:33: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元兴岩登高
作者:林应运
翠屏岩上景奇哉,
突兀山头眼界开。
紫岭石疑乌帽落,
碧空云想白衣来。
倾觞可养双颐晕,
对菊还怜百草颓。
九日登高人尽醉,
不知何处是天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九月九日重阳节时,诗人登上元兴岩的壮丽景色。翠屏岩上的景致真是奇妙,站在高高的山顶,眼界开阔,尽收山河美景。远处紫色的山岭像是乌帽子掉落,蓝天之上,白云飘荡,似乎有白衣仙人驾云而来。酒杯倾斜,正好可以养活那微醺的双颊,对着菊花,心中又怜惜那百草的凋零。重阳节这一天,登高的人们尽情喝醉,已然忘却何处是天台仙境。
注释
- 翠屏岩:指翠绿的屏风山,形容山的颜色和形状。
- 紫岭:紫色的山岭,可能暗指远处的高山。
- 乌帽:形容石头的形状像乌鸦的帽子。
- 白衣:指的可能是仙人或隐士。
- 倾觞:喝酒的动作,象征享受。
- 双颐晕:指喝酒后脸颊微红的样子。
- 菊:菊花,重阳节的象征,寓意长寿。
- 百草颓:形容草木衰败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应运,清代诗人,以其山水诗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融入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林应运的作品多描绘山水风光,强调情感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长寿与团圆。诗人通过登高望远,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中描绘的秋日景色不仅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诗歌鉴赏
《九日元兴岩登高》是一首充满秋日气息的山水诗,展现了清代诗人对自然的敏锐感受与深刻思考。诗的开篇“翠屏岩上景奇哉”,以感叹的口吻引入,立即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展示出作者对美丽景色的惊叹与赞美。接下来的描写逐渐展开,突兀的山头给人以视觉的震撼,紫岭与碧空的描绘则增强了空间的层次感,令人仿佛置身其中。
在写景的同时,诗人巧妙地融入了饮酒和对菊花的描写,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惆怅。诗中“倾觞可养双颐晕”,通过酒醉的状态,隐含了对生活的放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尤其是“九日登高人尽醉”,将重阳节的欢庆与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一种哲理的深度。
整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欣赏,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欢乐中夹杂着一丝惆怅,展现出诗人对生命与时间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翠屏岩上景奇哉:在翠屏岩上,景色如此奇妙。
- 突兀山头眼界开:高耸的山峰让视野开阔。
- 紫岭石疑乌帽落:远处紫色山岭,石头像乌帽子掉落。
- 碧空云想白衣来:碧蓝的天空中,云朵仿佛白衣人驾云而来。
- 倾觞可养双颐晕:举杯饮酒,微醺的双颊显得红润。
- 对菊还怜百草颓:看着菊花,又感到百草的凋零。
- 九日登高人尽醉:重阳节登高的人们尽情畅饮。
- 不知何处是天台:却不知何处才是那传说中的天台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紫岭石疑乌帽落”,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山岭的形态。
- 拟人:如“碧空云想白衣来”,赋予云朵以人的形象,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倾觞可养双颐晕”与“对菊还怜百草颓”,展现了古诗的音乐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诗中对饮酒的描写,既是对欢庆的享受,也是对生命脆弱的思考。
意象分析
- 翠屏岩:象征着山水的幽静与美丽。
- 紫岭:代表远方的希望与向往。
- 白衣:象征着理想与逍遥的生活。
- 菊花:重阳节的象征,代表长寿与坚韧。
- 酒:象征着欢庆与醉生梦死的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林应运是哪一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清代
D. 明代 -
诗中提到的重阳节是哪个月份的节日?
A. 七月
B. 八月
C. 九月
D. 十月 -
“倾觞可养双颐晕”中“倾觞”是什么意思?
A. 喝酒
B. 倒酒
C. 赏花
D. 登高
答案
- C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
- 《山中问答》 by 陶渊明
诗词对比
《登高》 by 杜甫与《九日元兴岩登高》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登高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对自然的赞美,但杜甫的作品更加强调对国家和个人遭遇的忧愁,而林应运的诗则更多展现了对美好自然的欣赏与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林应运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