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庆春时
晏几道 〔宋代〕
倚天楼殿,升平风月,彩仗春移。
莺丝凤竹,长生调里,迎得翠舆归。
雕鞍游罢,何处还有心期。
浓熏翠被,深停画烛,人约月西时。
白话文翻译:
在高耸的楼殿上,欣赏着春天的和谐与美好,彩旗随春风飘扬。
黄莺的鸣叫和凤竹的悠扬在长生调的曲调中,迎来了贵人乘坐的华丽轿子。
游玩结束后,心中还有何处可寄托情思?
浓郁的香气弥漫在翠色的被子上,烛光摇曳,约定在月亮西沉的时候相会。
注释:
字词注释:
- 倚天:高耸的建筑,指楼殿。
- 彩仗:彩色的旗帜。
- 莺丝:指黄莺的歌声。
- 凤竹:用来比喻美好的音乐。
- 翠舆:指华丽的轿子。
- 雕鞍:指华丽的马鞍,象征贵族的生活。
- 心期:心中期盼的事情。
- 浓熏:浓烈的香气。
- 深停:深沉而静止的停留。
- 画烛:精美的蜡烛,象征温馨的夜晚。
典故解析:
“长生调”指古代的一种乐曲,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生机。诗中涉及的“月西时”意指在月光下的约会,表达了对爱情的期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几道,字叔原,号惭愧,北宋著名词人,擅长小令,词风细腻、婉约,常以柔美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细腻情感。
创作背景:
《庆春时》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相对安定、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与欢愉的情节,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与珍惜。
诗歌鉴赏:
《庆春时》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爱情的细腻描绘。开篇的“倚天楼殿,升平风月,彩仗春移”便营造出了一幅热闹而祥和的春日场景。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莺丝凤竹”,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声音与色彩,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氛。
接着,诗人通过“雕鞍游罢”引入了游玩后的惆怅,这种情感的转变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伤感。尽管游玩愉快,但内心深处的期盼与孤独依然存在。最后一句“人约月西时”则是对未来相会的期待,展现了人们对爱情的渴望与憧憬。
整首词通过对春天场景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与情感深度。晏几道的词语精练而富有韵味,表现出他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倚天楼殿:借高楼来观赏春光,象征一种高远的境界。
- 升平风月:描绘了春天的和谐美好,表达了对生活的向往。
- 彩仗春移:彩旗随春风飘动,增添了春日的热闹气氛。
- 莺丝凤竹:形容春天的声音与音乐,传达出春天的生机。
- 长生调里:寓意着生活的长久与美好。
- 迎得翠舆归:贵人的到来,暗示着生活的富贵与美好。
- 雕鞍游罢:游玩结束,暗含对游玩的留恋与不舍。
- 何处还有心期:表达一种心中无处可寄托的惆怅。
- 浓熏翠被:浓郁的香气,体现出温馨的环境。
- 深停画烛:烛光摇曳,营造出温暖的夜晚。
- 人约月西时:暗示未来的相会,表达对爱情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莺丝凤竹”比喻春天的音乐与美好。
- 拟人:如“浓熏翠被”让被子带有香气,增添了温馨感。
- 对仗:如“雕鞍游罢,何处还有心期”,形成和谐的音韵。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与人物的情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珍惜。诗人在欢愉的外表下,流露出内心的孤独与期盼,形成了一种对比,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楼殿:象征高尚与理想的追求。
- 彩仗:代表春天的热闹与欢愉。
- 莺丝凤竹:象征春天的声音与和谐。
- 翠舆:象征着贵族生活的奢华与美好。
- 画烛:营造出温暖而浪漫的气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倚天楼殿”意指什么?
A. 高耸的建筑
B. 低矮的房屋
C. 湖泊
D. 山川 -
“莺丝凤竹”中的“莺”指代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乐器
C. 黄莺
D. 诗歌 -
诗的最后一句“人约月西时”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望
B. 期待
C. 愤怒
D. 哀伤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庆春时》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与对爱情的期盼。晏几道的词更加细腻,李清照则带有更多的个人情感与忧伤。两者通过不同的视角展现了春天与爱情的主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词苑瑰宝》
- 《晏几道词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