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活八十年头雪白,啖三百颗面桃红。村南村北无人识,向荔枝边觅此翁。
白话文翻译:
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活了八十年,吃了三百颗红润的荔枝。村子南边北边的人都不认识他,他在荔枝树旁寻找这位老人。
注释:
- 活八十年:指老人活了八十年,体现了长寿。
- 头雪白:形容头发全白,表示年纪大。
- 啖(dān)三百颗:啖即吃,三百颗荔枝显示了老人对美食的喜爱。
- 面桃红:荔枝果肉鲜红,形象生动。
- 村南村北:表明老人生活的环境,显示出孤独感。
- 无人识:无人认出他,表现出人们对他的忽视。
- 向荔枝边觅此翁:向荔枝树旁寻找这个老人,暗示他与荔枝的深厚情缘。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季真,号白沙,宋代著名词人,擅长诗词,作品风格多变,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刘克庄晚年创作的,诗中融入了对老年生活的感慨,以及对荔枝这一美味果实的喜爱,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孤独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食早荔七首 其二》通过描绘一位年长的老人,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体验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的开头“活八十年头雪白”,以直白的方式展现了老人的长寿和岁月的沧桑,白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积淀。而“啖三百颗面桃红”则将注意力引向了荔枝,鲜艳的颜色和甜美的口感激发了诗人的美好回忆和愉悦的心情。这种对美食的热爱在这里不仅仅是对食物的享受,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情表现。
接下来的“村南村北无人识”,则转折了诗的情感,展现了老人的孤独与被人遗忘的境地。在人们的忙碌与无知中,这位老人似乎成了一座被忽视的丰碑,尽管他经历了丰富的人生,却无人能识。最后一句“向荔枝边觅此翁”则将荔枝和老人紧密联系在一起,隐喻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暗示了老人的内心深处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转,展现了生命的无常和人情的冷暖,既有对美好生活的追忆,也有对孤独的感慨,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活八十年头雪白:表现了老人的年纪与生活的积累。
- 啖三百颗面桃红:通过数量和色彩表现老人的快乐与享受。
- 村南村北无人识:揭示社会对个人的冷漠,强调孤独感。
- 向荔枝边觅此翁:把老人和荔枝结合,表示一种归属感和对过去的依恋。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活八十年”与“村南村北”,形成对称。
- 比喻:荔枝象征着美好与生命的甘甜。
- 夸张:三百颗荔枝,夸大了老人对美食的热爱,表现出对生活的热情。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老人的描绘,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意象分析:
- 荔枝:象征着美好、甜美的回忆,代表生活中的快乐。
- 白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沉淀。
- 村庄:代表社会,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老人活了多少年?
- A. 七十
- B. 八十
- C. 九十
- 老人吃了多少颗荔枝?
- A. 三十
- B. 三百
- C. 三千
- 诗中描绘的老人是否被村民熟识?
- A. 是
- B. 否
- 诗中提到老人活了多少年?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李白的《月下独酌》、杜甫的《春望》,它们同样涉及人生感悟与自然的关系。
- 诗词对比:可以对比唐代王维的《鹿柴》,同样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但王维更侧重于宁静与淡泊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名篇赏析》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