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丰宅之二首》

时间: 2025-01-19 18:09:19

斯人古少况于今,每恨诸贤识未深。

朝给赙钱方掩骨,家无馀帛可为衾。

向来夫子真知己,近世门生喜负心。

惟有天涯华发掾,独挥衰涕望山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梦丰宅之二首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斯人古少况于今,每恨诸贤识未深。
朝给赙钱方掩骨,家无馀帛可为衾。
向来夫子真知己,近世门生喜负心。
惟有天涯华发掾,独挥衰涕望山阴。

白话文翻译:

这位仁人志士在古代就少有,况且在今天,更是令人痛心,许多贤士的见识仍然浅薄。早上发放的赙金只够掩埋骨骸,家中没有多余的布料可以做被子。过去的老师是真正的知己,然而近来的门生却多半心怀不满。唯有那天涯的白发书生,独自挥洒衰老的泪水,遥望那山阴的方向。

注释:

  • 斯人古少:这位仁人志士在古代就少有。
  • 每恨诸贤识未深:常常感叹许多贤士的见识还是不够深刻。
  • 朝给赙钱方掩骨:早上发放的赙金,勉强够掩埋尸骨。
  • 家无馀帛可为衾:家庭中没有多余的布料可以做被子。
  • 夫子:古代的老师。
  • 近世门生喜负心:近来的学生常常心怀不满。
  • 惟有天涯华发掾:只有那远方的白发书生。
  • 独挥衰涕:独自流下衰老的眼泪。
  • 望山阴:朝向山的阴面遥望。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看出作者对古代贤士的怀念与当今世人的失望。提到“夫子”时,可能指的是孔子或其门徒,反映了对古代智慧的追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希声,号天池,晚号白云山人,宋代诗人,擅长词、诗,受王安石影响,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时代动荡,社会风气变化,作者在诗中表达对古代贤士的怀念以及对当代人情冷漠的失望,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梦丰宅之二首》展示了刘克庄对古代贤士的追忆和对当今社会的失望。诗的开头用“斯人古少”道出古代仁人的珍贵,接着抒发对现代人识见浅薄的痛惜。诗句“朝给赙钱方掩骨”形象地描绘出生活的困窘,表达了对物质匮乏的无奈。作者通过对昔日老师的怀念,反映出当代门生不再珍视真知的悲凉。最后,眼前的“华发掾”暗示出作者的孤独与无奈,他通过泪水表达对未来的无力感,令人倍感惆怅。全诗情感深沉,意象鲜明,使人感受到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历史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斯人古少况于今:古代仁人智者本就稀少,如今更为罕见。
  2. 每恨诸贤识未深:常常感叹当今贤士的见识仍然肤浅。
  3. 朝给赙钱方掩骨:早晨发放的赙金,勉强够用来掩埋尸体。
  4. 家无馀帛可为衾:家中没有多余的布料可做成被子。
  5. 向来夫子真知己:往昔的老师是真正的知己。
  6. 近世门生喜负心:然而近来的学生常心怀不满。
  7. 惟有天涯华发掾:唯独那远方的白发书生。
  8. 独挥衰涕望山阴:独自流下衰老的泪水,凝望着山的阴影。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朝给赙钱”与“家无馀帛”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对贤士的追忆与现实的困窘相对比,突显出情感的激烈。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贤士的追忆与对当今人心的失望,展现了对社会风气变化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人情冷漠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华发:象征年老、智慧与孤独。
  • 山阴:暗示远方与希望,但又透出一种苍凉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斯人古少”是指什么?

    • A. 古代的贤士
    • B. 当今的人
    • C. 诗人自己
    • D. 书生
  2. “朝给赙钱方掩骨”这句诗表达了什么?

    • A. 生活富裕
    • B. 生活困窘
    • C. 心情愉快
    • D. 旅行的乐趣
  3. 诗中“惟有天涯华发掾”中的“华发”象征什么?

    • A. 年轻
    • B. 智慧与孤独
    • C. 美丽
    • D. 幸福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
  • 《夜泊牛头》:李白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秋夕》相比,刘克庄的这首诗更加关注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而杜甫则多抒发对国家与民族的忧虑。两者虽然主题不同,但均表现出对时代的深刻思考与情感的真挚流露。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观止》
  • 刘克庄生平与作品研究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