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方德润宝学三首》

时间: 2025-01-19 19:00:23

忆被乌台劾,聃非传偶同。

瞽言拚万死,明诏赦孤忠。

全活皆英主,淹留各秃翁。

伤心古遗直,不返瘴云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被乌台劾,聃非传偶同。
瞽言拚万死,明诏赦孤忠。
全活皆英主,淹留各秃翁。
伤心古遗直,不返瘴云中。

白话文翻译

回忆起曾在乌台受到诬陷,聃(老聃)并非与我并肩而行。
瞽者(盲人)言之凿凿,宁愿拼死,也要为我辩护,明诏赦免了我这个孤独的忠臣。
如今所有的活人都是英主,留下的只剩下那些秃头的老翁。
令人伤心的是古人的直言不讳,无法再回到那瘴气弥漫的云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乌台:指乌台诗案,是指唐代白居易遭遇的政治事件,象征被冤屈与诬陷。
  • :指老聃,老子,意在强调哲人或哲学的孤独。
  • 瞽言:指盲人说的话,这里用来形容那些不顾生死的辩护者。
  • 英主:指英明的君主。
  • 瘴云:指瘴气弥漫的地方,象征腐败的政治环境。

典故解析

  • 乌台诗案:白居易因诗得罪权臣,遭到贬谪,此事件成为后人借鉴的政治斗争案例。
  • 聃非传偶:意指即使是哲人也难以相伴,表达孤独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子华,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诗人,以豪放和沉郁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具有深厚的历史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刘克庄遭遇政治风波时,表达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失望,以及对忠臣命运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忠诚者的误解与打压。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回忆个人经历,深刻揭示了政治斗争中的孤独和无奈。开头的“忆被乌台劾”直接点明了诗人的遭遇,唤起了读者对历史事件的共鸣。接着,诗人借用老聃的形象,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失落,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哲理性。中间的“瞽言拚万死”则展现了盲目的忠诚与辩护,表现出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下,忠臣的孤立无援和无奈。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情感宣泄,表达了对古代直言者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令人感到深深的伤感与遗憾。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个人的孤独感,令人沉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诗的第一句通过回忆往事,揭示了诗人曾遭受的冤屈,情感悲凉。
  • 第二句中的“瞽言”表现了忠臣在逆境中仍有为之辩护的勇气。
  • 第三句将活人比作英主,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出忠臣的孤独。
  • 最后一句通过对古人的怀念,表现了对当下政治环境的不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盲人比作无畏的辩护者,象征忠诚的力量。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呈现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忠臣在政治斗争中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古代直言者的怀念,反映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乌台:象征政治斗争的黑暗与冤屈。
  • :象征孤独与哲理的追求。
  • 瞽言:象征盲目的忠诚与勇气。
  • 瘴云:象征腐败的社会环境与政治压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乌台”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忠诚
    B. 冤屈
    C. 友谊
    D. 财富

  2. “瞽言拚万死”中“瞽言”指的是: A. 盲人说的话
    B. 古人的智慧
    C. 忠臣的辩护
    D. 君主的命令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 李白《将进酒》:表达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与李白的作品,前者多表现个人的孤独与无奈,后者则强调豪情与理想的追求,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