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代器之》

时间: 2025-01-04 09:39:23

雨过郊原一番新,寻芳车马踏无尘。

普天冷食闻前古,萧寺清游属两人。

不作佺期问新历,颇同之问感余春。

明年归藉梨花上,应会群贤及四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过郊原一番新,
寻芳车马踏无尘。
普天冷食闻前古,
萧寺清游属两人。
不作佺期问新历,
颇同之问感余春。
明年归藉梨花上,
应会群贤及四邻。

白话文翻译:

雨过之后,乡野显得特别清新,
寻花的车马经过,却没有留下尘埃。
普天下的冷食让我想起古时的风俗,
在萧条的寺庙中,两个人静静游玩。
不必去问新历的日子,
更想问问春天的感受。
明年我将在梨花树下归来,
应该会和众多贤士还有邻居相聚。

注释:

  • 佺期:指约定、期待的时间。
  • 冷食:古代指凉的食物,常用于祭祀时的供品。
  • 四邻:指周围的邻居。

典故解析:

该诗中提到的“冷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习俗,尤其是清明节时人们会吃冷食以纪念先人。“萧寺”则暗示了一种清幽、宁静的气氛,是古人游玩的理想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作品多样,风格独特,既有豪放激昂,又有清新婉约,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自然哲学。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正值春天,诗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生命的勃发,结合个人经历与自然景观,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清新的乡村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友谊的热爱。苏轼用简练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呈现出一幅春日的田园图画。开篇两句,诗人通过对“雨过郊原”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清新如洗的感觉,令人神清气爽。接着,诗人提到“寻芳车马”,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车马的经过没有留下尘埃,暗示着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

随后,诗人提到“普天冷食”,引入了古代祭祀的传统,表现出对历史文化的追忆,同时也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接下来的“萧寺清游”,不仅体现出游览的宁静,也暗示了友人间的深厚情谊。最后几句,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描绘了明年再聚的情景,展现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美好期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雨过郊原一番新:雨后乡野呈现出一片崭新的景象。
  2. 寻芳车马踏无尘:寻找花草的车马行驶而过,留下的却是干净的地面。
  3. 普天冷食闻前古:普天下的冷食让我想起往昔的风俗。
  4. 萧寺清游属两人:在幽静的寺庙中,清闲的游玩只属于我们两人。
  5. 不作佺期问新历:不必去问约定的新日期。
  6. 颇同之问感余春:更想询问彼此对春天的感受。
  7. 明年归藉梨花上:明年我将在梨花树下归来。
  8. 应会群贤及四邻:应该会与众多贤士和邻居欢聚一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寻芳车马”和“踏无尘”,形成了整齐的句式。
  • 意象:雨、郊原、梨花等,构成了诗歌的主要意象,传达出春天的气息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体现了对过往文化的尊重和对当下生活的享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洗涤、更新,带来生机。
  • 郊原:乡村的开阔地,象征着自由与宁静。
  • 梨花:代表春天的绽放与希望,寓意着美好的未来。
  • 四邻:象征着人际关系和和谐的社区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雨过郊原一番新”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雨后清新
    • B. 烈日炎炎
    • C. 风雪交加
    • D. 秋天的落叶
  2. “普天冷食闻前古”中的“冷食”指的是什么?

    • A. 冷饮
    • B. 冷藏食品
    • C. 古代的祭祀食品
    • D. 冷餐
  3. 诗人期待明年在梨花下与谁相聚?

    • A. 亲人
    • B. 随行的车马
    • C. 群贤及四邻
    • D. 自己

答案:

  1. A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和代器之》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之美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但苏轼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而王维则强调孤独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