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花·夜行船》
时间: 2025-01-19 18:06: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中花·夜行船
作者:苏轼
至九月,忽开千叶一朵。雨中特为置酒,遂作。今岁花时深院,尽日东风,荡扬茶烟。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闻道城西,长廊古寺,甲第名园。有国艳带酒,天香染袂,为我留连。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泪洒尊前。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高会聊追短景,清商不暇馀妍。不如留取,十分春态,付与明年。
白话文翻译
到九月时,忽然开出一朵千叶花。于是我在雨中特意摆酒庆祝,便写下这首词。今年花期已过,深院之中,整日被东风吹拂,茶烟袅袅升起。眼前只有绿苔和芳草,柳絮和榆钱在飘飞。我听说城西有长廊古寺和名园,那里美酒佳肴,天香飘逸,让我不忍离去。清明节过后,残存的花瓣无处可寻,面对这情景,我不禁在酒杯前洒下泪水。秋天将至,晚霞映照,一枝花为何依然如此?短暂的聚会无暇追求美丽,不如留住这十成的春意,留待明年再赏。
注释
- 千叶一朵:指花开得繁盛丰富,形容花的美丽。
- 置酒:摆设酒席,意指庆祝。
- 绿苔芳草:形容院中景致,绿苔与芳草相映成趣。
- 城西:指的是古代城池的西侧,常有名胜古迹。
- 残红:指花谢后的残留花瓣。
- 高会:意指高雅的聚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风格多样,尤其擅长描写自然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雨中,反映了诗人对花的珍惜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寓意着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无奈,正值花季结束之际,感受到人生短暂,时光易逝。
诗歌鉴赏
《雨中花·夜行船》是苏轼在秋雨中作的一首词,表达了对花的依恋与对流逝时光的感慨。开头以“至九月,忽开千叶一朵”引出主题,描绘出九月花开之景象,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秋天的气息与花的娇美。接着,诗人提到在雨中置酒,映衬出一种特殊的氛围。整首词的情感在“清明过了,残红无处”中达到高潮,表现出对逝去美好的惋惜。诗中丰富的意象如“绿苔芳草”、“柳絮榆钱”都展现了自然的静谧与清幽,诗人寄情于景,感悟人生的无常与短暂。最后一句“留取十分春态,付与明年”则是对未来的期望,表现了乐观的生活态度。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苏轼深邃的哲理思考与诗人特有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至九月,忽开千叶一朵:九月时节,花开得异常繁盛,暗示时间的流转。
- 雨中特为置酒,遂作:在雨中特别设宴饮酒,因而作此词。
- 今岁花时深院:回忆今年花期,深院中花影摇曳。
- 尽日东风,荡扬茶烟:东风吹拂,茶烟缭绕,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 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虽有绿意,但花已凋零,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失落感。
- 闻道城西,长廊古寺,甲第名园:提及城西的美景,展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有国艳带酒,天香染袂:美酒佳肴的诱惑,展现生活的乐趣。
- 清明过了,残红无处:清明之后,花瓣残留无处,暗示时间的流逝。
- 对此泪洒尊前:面对这种失落,悲伤流泪。
- 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秋天将至,唯有一枝花依旧争艳。
- 高会聊追短景,清商不暇馀妍:高雅的聚会中,短暂的美好无法长久。
- 不如留取,十分春态,付与明年:不如珍惜眼前的春光,留待明年再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茶烟荡扬”,将烟雾比作舞动的姿态,使画面生动。
- 对仗:体现了古诗词的工整之美,如“清明过了,残红无处”。
- 拟人:如“秋向晚,一枝何事”,赋予花以情感,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写花开花落、时光流逝,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展现了对生命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千叶花:象征着繁华与美丽。
- 绿苔芳草:代表自然的宁静与生命。
- 柳絮榆钱:象征着春天的柔美与易逝。
- 残红:暗示着美好事物的结束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苏轼在何时写下《雨中花·夜行船》?
- A) 七月
- B) 九月
- C) 十月
- D) 五月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绿苔芳草”象征着__。
-
判断题:诗中“清明过了,残红无处”表达了对流逝时光的惋惜。 (对/错)
答案
- B) 九月
- 自然的宁静与生命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更漏子》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清照在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留恋时,苏轼偏重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李清照则更多表达个人情感与爱情的失落,风格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选》
- 《宋代词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