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挽皇清授赠中宪大夫常理斋老先生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3 02:41:28

轻裘缓带一儒生,万里从戎事远征。

岂是豺狼能肆恶,祇因星斗暂回明。

血袍搦战乾坤赤,甲马含悲草木平。

凛凛英魂何处所,一轮皓月照天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轻裘缓带一儒生,
万里从戎事远征。
岂是豺狼能肆恶,
祇因星斗暂回明。
血袍搦战乾坤赤,
甲马含悲草木平。
凛凛英魂何处所,
一轮皓月照天清。

白话文翻译

这位穿着轻便衣裳、慢慢走来的儒生,
为了国家的安全,远赴万里去征战。
难道是凶恶的豺狼可以为所欲为吗?
只是因为星星的光辉暂时回归明亮。
血染的袍子在战场上与天地交融,
战马悲哀地踏平了原野与树林。
英勇的灵魂如今身在何处?
只有一轮明月在清净的天空中照耀。

注释

  • 轻裘:轻便的皮衣,指温文尔雅的书生形象。
  • 缓带:宽松的腰带,象征书生的悠然自得。
  • 万里从戎:形容远赴战场,参与军事行动。
  • 豺狼:比喻凶恶的敌人。
  • 星斗:星星,象征光明与希望。
  • 血袍:指战斗中沾染鲜血的衣袍,象征牺牲与勇敢。
  • 甲马:指战士和战马,代表战争的残酷。
  • 凛凛英魂:凛然正气的英勇灵魂,表达对战士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玉珩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卒年不详,因其作品多涉及边疆将士的英勇与牺牲,表现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他的诗歌风格典雅,情感真挚,常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历史和人物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难当头之际,作者通过对战士的赞美和对牺牲的哀悼,传达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英雄的敬仰之情。诗中描绘了战士在战场上的壮烈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军事和国家安全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儒生的描绘,展现出其虽身为书生,却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保家卫国的战斗中,形成鲜明的对比。开头两句“轻裘缓带一儒生,万里从戎事远征”,既刻画出书生的柔弱形象,又表现出其内心的坚定与勇敢。这种反差引发了读者的深思,既是对儒生身份的质疑,也是对其勇气的肯定。

接下来的句子通过“豺狼”、“星斗”等意象,表达了对敌人凶残的控诉与对光明未来的向往。后半部分则通过“血袍搦战”描绘了战斗的惨烈,表现出战士们的悲壮与无奈,尤其是“甲马含悲草木平”,暗示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与哀伤,令人心痛。

最后两句“凛凛英魂何处所,一轮皓月照天清”,通过月亮的意象,表达了对英魂的追思与怀念,仿佛在呼唤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的灵魂,寄托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未来的希望。这首诗不仅是对战争的反思,也是对历史的铭记,充满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轻裘缓带一儒生:描绘了书生的外貌,给读者传达出一种温文尔雅的感觉。
  • 万里从戎事远征:表明书生不怕艰难,勇敢投身战场,显示出士人的勇气与责任感。
  • 岂是豺狼能肆恶:表现出对敌人的蔑视,强调了其恶行的可耻。
  • 祇因星斗暂回明:象征战斗中的希望与光明,暗示未来的胜利。
  • 血袍搦战乾坤赤: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以及战士们为了国家而流血牺牲的决心。
  • 甲马含悲草木平:描绘了战斗后破坏的景象,表达了对战争后果的悲痛。
  • 凛凛英魂何处所:引发对英勇战士灵魂的追问,表现出对牺牲者的缅怀。
  • 一轮皓月照天清:月亮象征着纯净的理想与希望,给人以安宁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豺狼”比喻敌人,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其凶恶本性。
  • 对仗:如“轻裘缓带”与“血袍搦战”,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 拟人:甲马含悲,赋予无生命的物体以情感,增强了战争的悲壮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战争的描写,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和对和平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展现了浓厚的爱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轻裘:象征书生的身份,暗示柔弱与文雅。
  • 血袍:象征战斗与牺牲,体现了战争的残酷。
  • 月亮:象征希望与追思,寄托了对和平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轻裘”指的是什么? A. 战袍
    B. 轻便的皮衣
    C. 书生的学问

  2. 诗中“岂是豺狼能肆恶”的意思是? A. 豺狼是凶猛的
    B. 豺狼的行为可耻
    C. 豺狼可以随意伤人

  3.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皓月”象征什么? A. 战争的残酷
    B. 纯洁的理想与和平的希望
    C. 战士的牺牲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作品,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
  • 《出塞》:王昌龄的诗,描绘了边疆将士的生活与情感。

诗词对比

  • 《登高》:王之涣的作品,虽主题不同但同样表现了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
  • 《春望》:杜甫的作品,反映了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相似的情感基调。

通过这些作品的对比,可以看出古代诗人在面对国家和战争时的共同情感,以及他们对英雄与和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