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望汉川》

时间: 2025-01-19 19:52:32

城头看雨霁,天地若新浴。

晚容变云霞,秋意著草木。

四时易迁改,万事苦迫促。

旧山何日归,三径有松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晴望汉川 文同 〔宋代〕 城头看雨霁,天地若新浴。 晚容变云霞,秋意著草木。 四时易迁改,万事苦迫促。 旧山何日归,三径有松菊。

白话文翻译:

我在城头观赏雨后的晴朗,天地间仿佛刚刚沐浴过一般清新。 傍晚时分,云霞变换着容颜,秋意渐渐在草木间显现。 四季更迭,时光匆匆,世间万事总是让人感到紧迫。 我那旧时的山林,何时才能回归,那里的小径旁还留有松树和菊花。

注释:

字词注释:

  • 雨霁:雨停后天气转晴。
  • 新浴:比喻天地经过雨水的洗涤,显得格外清新。
  • 晚容:傍晚的景象。
  • 变云霞:云霞的颜色和形状发生变化。
  • 秋意:秋天的气息。
  • 著:附着,此处指秋意在草木上显现。
  • 四时:四季。
  • 迁改:变化。
  • 苦迫促:感到时间紧迫,生活忙碌。
  • 旧山:指作者曾经居住或向往的山林。
  • 三径:指家园的小路,典出东汉蒋诩隐居后,在院中开辟三条小路,只与求仲、羊仲二人交往。
  • 松菊:象征高洁和坚韧,常用来比喻隐士的品格。

典故解析:

  • 三径:出自东汉蒋诩的故事,他隐居后在院中开辟三条小路,只与求仲、羊仲二人交往,后世用“三径”指代隐士的居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淮阳)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城头观赏雨后晴朗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透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繁忙世事的厌倦,体现了作者渴望回归自然、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雨后晴朗的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天地间的清新与美丽。首句“城头看雨霁,天地若新浴”,用“新浴”比喻雨后的天地,形象生动地表达了雨后世界的清新与洁净。接着,“晚容变云霞,秋意著草木”进一步描绘了傍晚时分云霞的变幻和秋意在草木间的显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

后两句“四时易迁改,万事苦迫促”,则转向了对时光流逝和世事繁忙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敏锐感受和对人生忙碌的厌倦。最后两句“旧山何日归,三径有松菊”,则抒发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够回归自然,享受宁静与自由。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生感慨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城头看雨霁,天地若新浴”:作者站在城头,观赏雨后的晴朗,天地间仿佛刚刚沐浴过一般清新。这里用“新浴”比喻雨后的天地,形象生动。
  2. “晚容变云霞,秋意著草木”:傍晚时分,云霞变换着容颜,秋意渐渐在草木间显现。这里通过云霞的变幻和秋意的显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
  3. “四时易迁改,万事苦迫促”:四季更迭,时光匆匆,世间万事总是让人感到紧迫。这里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世事繁忙的厌倦。
  4. “旧山何日归,三径有松菊”:我那旧时的山林,何时才能回归,那里的小径旁还留有松树和菊花。这里抒发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够回归自然,享受宁静与自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地若新浴”,用“新浴”比喻雨后的天地,形象生动。
  • 拟人:如“晚容变云霞”,将云霞拟人化,形容其变幻的容颜。
  • 对仗:如“四时易迁改,万事苦迫促”,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雨后晴朗景象的描绘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透露出对繁忙世事的厌倦和对心灵宁静的追求,体现了作者渴望回归自然、追求内心平和的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霁:雨停后天气转晴,象征着清新和洁净。
  • 新浴:比喻天地经过雨水的洗涤,显得格外清新。
  • 云霞:傍晚时分的云霞,象征着美丽和变幻。
  • 秋意:秋天的气息,象征着成熟和收获。
  • 松菊:象征高洁和坚韧,常用来比喻隐士的品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天地若新浴”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2. 诗中“三径有松菊”中的“三径”出自哪个典故? A. 东汉蒋诩 B. 西汉张良 C. 唐代李白 D. 宋代苏轼 答案:A

  3.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生活的向往? A. 繁华都市 B. 隐逸山林 C. 官场生涯 D. 商业贸易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金橙径》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文同的《晴望汉川》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文同的诗更多地透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世事繁忙的厌倦,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文同诗集》
  • 《苏轼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