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刘惠卿二首
旧病诗狂与酒狂,新来泉石又膏肓。
不医则是医还是,更问无方定有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我状态的反思与自嘲。诗人提到自己曾经有两种狂热:写诗的狂热和饮酒的狂热。如今又因对自然的热爱而沉迷于泉水和山石。若不去医治这些癖好,是否会变得更严重呢?即使问了医者,若没有良方,还是会找到应对的办法。
注释
- 旧病:指过去的毛病或习惯。
- 诗狂:形容诗人对诗歌的狂热追求。
- 酒狂:指醉酒的狂热状态。
- 泉石:自然界的泉水与岩石,象征诗人的新爱好。
- 膏肓:比喻一种难以医治的病症。
- 不医则是医还是:反思是否应当去医治自己的癖好。
- 无方:没有办法或良方。
- 定有方: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描绘田园风光和人情世态。杨万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常常以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
《赠刘惠卿二首》是杨万里赠予好友刘惠卿的诗作,表达了他对友人的关心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在宋代,士人之间的赠诗往往包含了对友谊的珍视与生活哲理的探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病”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深刻认识。诗的开头以“旧病”引出,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生活中狂热的自省。诗人用“诗狂”与“酒狂”形成对比,揭示了自己在创作与饮酒两方面的热情,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我的调侃。
“新来泉石又膏肓”一句则转而引入新爱好,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迷恋。此处“膏肓”不仅是病症的比喻,更暗示了这种热爱已深入骨髓,难以自拔。接着,诗人提出一个哲学性的问题:“不医则是医还是”,反映了对自我状态的深思熟虑,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困惑。
最后一句“更问无方定有方”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虽然找不到明确的解决办法,但他相信总会有出路。这种自我调侃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使整首诗显得灵动而富有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旧病诗狂与酒狂:自述曾有过对诗歌和饮酒的狂热。
- 新来泉石又膏肓:如今又沉迷于自然之美,形成新的“病”。
- 不医则是医还是:思考不去医治这些癖好是否会更严重。
- 更问无方定有方:即使没有良方,诗人相信总会找到解决的办法。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诗狂”与“酒狂”的对比,突出诗人的双重热情。
- 比喻:将沉迷于诗歌、酒和自然比作“病”,形象地表达了对这些热爱的无奈。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式,引发对生活状态的深刻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生活状态的反思与自我调侃,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诗人虽有狂热与沉迷,却也意识到其中的无奈与困惑,最终相信会找到解决的出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诗狂:象征艺术追求和创作热情。
- 酒狂:象征放纵与享乐。
- 泉石:自然的象征,代表诗人的新爱好与对自然的向往。
- 膏肓:隐喻难以摆脱的爱好或习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旧病”是指什么?
- A. 对诗歌的热爱
- B. 对饮酒的狂热
- C. 对自然的向往
- D. 以上都是
-
诗人认为即使没有良方,生活中总会有解决的办法,这种态度是?
- A. 消极
- B. 乐观
- C. 无所谓
- D. 悲观
-
诗中的“膏肓”用于比喻什么?
- A. 身体的疾病
- B. 难以医治的爱好
- C. 对友人的思念
- D. 诗歌的创作
答案
- D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李白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对比杨万里的这首诗与李白的《酒泉子》,两者都表达了对饮酒和自然的热爱,但杨万里的诗更倾向于对两种狂热状态的反思,而李白则更直接表现出对饮酒的豪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