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村里风回市里声,月中人看雪中灯。
满城只道欢犹少,不道谯门冷似冰。
白话文翻译:
村里传来的风声与市里的热闹交织在一起,夜晚的月光下,人们欣赏着雪中映照的灯光。整个城市的人们只知道欢庆的气氛似乎还不够,但却没有人察觉到谯门外的寒冷如冰。
注释:
- 村里:指村庄,乡村。
- 风回:指风声回荡、传遍。
- 市里声:指市集的喧闹声。
- 月中人看:在明亮的月光下,人们观看。
- 雪中灯:雪中闪烁的灯光。
- 满城只道欢犹少:整座城市的人们认为欢乐似乎不够。
- 不道:没有人知道。
- 谯门:古代城门之一,这里指的是城外。
- 冷似冰:形容外面的寒冷像冰一样。
典故解析:
- 谯门:古代城镇的出入口,象征着城外的冷清与孤独,与城内的欢庆形成鲜明对比。
- 上元节:元宵节的别称,象征着团圆与欢庆,诗中通过描绘节日的热闹与外界的冷清形成对比,反映社会的复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阮亭,南宋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生于1155年,卒于1221年。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关注生活的细节和社会的人情冷暖。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元宵节,描绘了节日的热闹与对比的孤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普遍欢庆与个人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元宵节的欢庆氛围与谯门外的寒冷,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感受。开头两句,杨万里描绘了村里与市里的热闹,营造出一种节日的欢乐气氛,尤其是“月中人看雪中灯”,在明亮的月光与雪花的映衬下,灯光显得更加温暖而美丽。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作者逐渐转向了更为阴郁的情感,满城的欢庆似乎并未掩盖内心的孤独,反而在对比中显得更加突出。最后一句“不道谯门冷似冰”,不仅揭示了外界的寒冷,更隐喻了人们内心的冷漠和对孤独的无视。整首诗以形象生动的意象和对比手法,传达出一种节日中的孤独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村里风回市里声:描绘了村庄和市场的声音交织,传递出节日的气氛。
- 月中人看雪中灯:描写了在月光下的人们欣赏雪中灯光的情景,营造出美丽的画面。
- 满城只道欢犹少:整体城市的人们认为欢庆的气氛不足,暗示节日的欢乐并不全面。
- 不道谯门冷似冰:揭示了谯门外的寒冷,与城市的欢庆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孤独和冷漠。
修辞手法:
- 对比:城市的欢乐与谯门的冷清形成强烈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意象:通过“月”、“雪”、“灯”等意象,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节日的热闹与个人的孤独,表达了对社会人情冷暖的思考,反映了节日欢庆背后隐藏的孤独与冷漠。
意象分析:
- 风回:象征着乡村的亲切与人情。
- 月中:象征着明亮与团圆。
- 雪中灯:象征着温暖与美好。
- 谯门:象征着孤独与冷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哪个节日的场景?
- A. 清明节
- B. 中秋节
- C. 元宵节
- D. 端午节
-
“谯门冷似冰”中“冰”的意象主要代表什么?
- A. 快乐
- B. 孤独
- C. 温暖
- D. 热闹
-
诗中提到的“村里风回市里声”表达了什么?
- A. 人们的欢庆
- B. 风的声音
- C. 乡村与城市的联系
- D. 夜晚的宁静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通过思乡之情与夜晚的意象,表达了孤独的情感。
- 《元宵》(欧阳修): 描绘元宵节的热闹场景,表现节日的欢庆气氛。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郡中上元灯减旧例三之二而又迎送使客七首》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均表现了节日的孤独感,但杜甫的情感更为沉重,反映了战乱中的忧虑与思念,而杨万里的作品则更侧重于对比与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收录了大量的宋代诗作,其中包括杨万里的作品。
- 《古诗词鉴赏辞典》:提供古诗词的鉴赏与解析,适合初学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