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题杨铁夫画象,铁夫近结茅大屿山,专修净业,并刊所作双树居词》
时间: 2025-01-01 13:38: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颀然一叟,算卌年吟弄,几番风月。
减字偷声余事耳,未碍蒲团生活。
过眼空花,打头急浪,此境何曾夺。
装成七宝,更无遗憾毫发。
却念孤屿栖迟,维摩丈室,仿佛那延窟。
兜率海山凭位置,终见云飞大豁。
七尺昂藏,千秋怅望,所向无空阔。
妍皮痴骨,任他摸象人说。
白话文翻译
一位高大的老人,算起来吟诵了四十年,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
即使偷懒减少了吟唱,依然不妨碍在蒲团上的生活。
眼前的空花,只是瞬间的波澜,这样的境界何曾被夺走?
如同成就了七宝,心中没有一丝遗憾。
我却想念那孤独的小岛,隐居在维摩的房间,仿佛那延续的洞窟。
在兜率的海山中,凭着地理的位置,终究能看到云飞过的开阔。
身高七尺,千秋的惆怅,所望之处无非是空旷。
美丽的皮肤和痴迷的骨骼,任凭那些摸象的人怎么说。
注释
- 颀然:形容高大。
- 卌年:四十年。
- 蒲团:佛教徒用来打坐的垫子。
- 空花:比喻短暂的事物。
- 七宝:佛教中形容珍贵的宝物。
- 维摩:指维摩诘,佛教中著名的隐士。
- 兜率:指兜率天,佛教中的天界。
- 云飞大豁:比喻开阔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恭绰,清代诗人,字蓉华,号瑾轩,自号白云山人。他在诗词创作方面造诣颇深,风格清新,擅长抒情与描写自然景物,作品多富有哲理性和思考性。
创作背景
这首《百字令》创作于叶恭绰对杨铁夫的画作的感悟之下,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提到的“维摩丈室”,更是体现了他对佛教哲学的理解与追求。
诗歌鉴赏
《百字令·题杨铁夫画象》是一首蕴含深意的诗作,诗人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个人的心灵追求和对自然的感悟。首句“颀然一叟”便引人注目,表达了一个高大的老人形象,似乎隐喻着智慧和经历。接下来的“算卌年吟弄,几番风月”则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四十年的吟诵和无数的风花雪月,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淡然与从容。
在诗中,诗人不以世俗的名利为重,而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独立。比如“减字偷声余事耳,未碍蒲团生活”,说明他虽然减少了吟诵,但内心的安宁和对生活的热爱依然未减。这种对生活的淡泊与对艺术的执着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过眼空花,打头急浪,此境何曾夺”一句,进一步引申了诗人的哲思,空花象征着短暂的幻影,而急浪则是人生的波折,但这些都无法夺走他内心的宁静和对理想的追求。
最后的“妍皮痴骨,任他摸象人说”,则是对外界评论的不屑,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追求放在更高的境界,坚定地走自己的路。这首诗整体上展现了叶恭绰对于人生、艺术与隐居生活的深刻理解,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颀然一叟:描绘出高大的老人形象,象征智慧与经历。
- 算卌年吟弄,几番风月:感叹时间流逝,经历了许多风雨。
- 减字偷声余事耳,未碍蒲团生活:即使减少吟诵,仍然享受宁静生活。
- 过眼空花,打头急浪,此境何曾夺:比喻短暂的美好与人生的波折,内心境界未被动摇。
- 装成七宝,更无遗憾毫发:达到了理想境界,没有任何遗憾。
- 却念孤屿栖迟,维摩丈室,仿佛那延窟:怀念隐居生活,抒发对佛教哲理的向往。
- 兜率海山凭位置,终见云飞大豁:在特定的环境下,最终看见更广阔的天地。
- 七尺昂藏,千秋怅望,所向无空阔:高大身躯,承载着千年的期望,所向无畏。
- 妍皮痴骨,任他摸象人说:不在乎外界的评价,坚定自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空花”比喻短暂的事物,传达出对无常的思考。
- 对仗:如“妍皮痴骨”,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使诗意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与理想的坚定信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蒲团: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修行的生活。
- 七宝:代表理想与珍贵的追求。
- 孤屿:隐喻独立与自我的追求。
- 云飞:象征自由与开阔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维摩丈室”指什么?
- A. 一种饮食
- B. 隐居的地方
- C. 一种艺术形式
- D. 诗人的故乡
-
填空题:诗中“颀然一叟”形容的是一个__的老人。
-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外界评价的不屑。 (对/错)
答案
- B
- 高大的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赵孟頫《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叶恭绰 vs. 王维:两位诗人皆以自然为题,叶恭绰更注重内心的哲思,而王维则将自然与人心相结合,展现出一种和谐的宇宙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