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 其二 寄又孺》
时间: 2025-01-19 19:20:02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百字令 其二 寄又孺
作者: 沈皞日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蔷薇开遍,半江村历尽春光百五。
吹散重城榆荚影,又见安榴红吐。
漂泊天涯,烟波零乱,望极西溪路。
草堂此际,苔痕三径何许。
最是谷雨晴初,丛篁解箨,叶暗梅花树。
帘下蜡灯书一卷,子夜蝼蛄啼雨。
愁我犀帷,奁荒尘罥,閒却青鹦鹉。
归期犹滞,梁问乳燕新语。
白话文翻译
蔷薇花盛开,江边的村庄经历了五个春天的光景。
微风吹散城市里榆树的影子,又看到石榴花红艳吐蕊。
我漂泊在天涯四处,烟波浩渺,极目望去是西溪的路。
此时在草堂,苔痕的三条小径在哪里呢?
最美的时节是谷雨后的晴天,竹林开始吐出新叶,梅花树下的叶子显得暗淡。
帘下的蜡灯下,我正读着一本书,子夜听见蝼蛄在雨中鸣叫。
我愁苦地望着犀帷,箱子里灰尘满布,却空闲着青鹦鹉。
归期仍然迟滞,梁上问候乳燕的新话语。
注释
- 蔷薇:一种常见的花卉,象征着美丽与爱情。
- 榆荚:榆树的种子,象征春天的生机。
- 安榴:石榴花,象征着繁荣与富饶。
- 烟波:指烟雾弥漫的水面,常用来形容朦胧的景象。
- 谷雨:二十四节气之一,春末夏初,表示雨水增多。
- 犀帷:犀牛皮制成的帷帐,表明居所的奢华。
- 乳燕:指刚孵化的小燕子,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皞日,清代诗人,擅长词作,尤其以清新的风格闻名。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悟,常带有淡淡的忧伤。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写于清代,作者可能在春季的某个时间,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与个人的漂泊之感,寄托了对于归属与时光流逝的思考。
诗歌鉴赏
《百字令 其二 寄又孺》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开篇以“蔷薇开遍,半江村历尽春光百五”引入,描绘了春光洒满的场景,显示出生命的繁荣与希望。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的漂泊与愁苦愈加明显,特别是“漂泊天涯,烟波零乱,望极西溪路”一句,将内心的孤独与对归属的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中多次提到自然元素,如榆荚、石榴花、竹林等,这些意象不仅美丽,也象征着诗人对春天的向往与对生命的思考。尤其是“帘下蜡灯书一卷,子夜蝼蛄啼雨”,在静谧的夜晚,伴着微弱的烛光与蝼蛄的鸣叫,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感。
最后,诗人直面归期的滞后,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与对过往的怀念。整首词以自然景象为背景,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有对漂泊生活的无奈与愁苦,展现出一种深沉而细腻的情感层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蔷薇开遍:春天的象征,代表生命的繁盛。
- 半江村历尽春光百五:经过了漫长的春季,说明时间的流逝。
- 吹散重城榆荚影:描绘风吹过城市的场景,传达轻盈与流动。
- 又见安榴红吐:重现石榴花开,象征新的生机。
- 漂泊天涯:表达游子四处漂泊的无奈。
- 烟波零乱:烟雾弥漫,水波荡漾,渲染了孤寂的氛围。
- 草堂此际,苔痕三径何许:在草堂中,思念那三条小径,饱含怀旧之情。
- 谷雨晴初,丛篁解箨:谷雨过后,竹子开始吐新芽,象征春天的希望。
- 帘下蜡灯书一卷:在安静的夜晚,读书的情景,宁静而又孤独。
- 子夜蝼蛄啼雨:在夜深时分,听见蝼蛄的鸣叫,增加了孤独感。
- 愁我犀帷:对居所的愁苦与无奈。
- 归期犹滞:归期未定,表达对未来的不确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比作情感状态,增强诗意。
- 拟人:自然景物赋予人性,增加情感共鸣。
- 对仗:整齐的句式,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又流露出对人生漂泊的思索与对归属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蔷薇:象征美丽与希望。
- 石榴:象征繁荣与生机。
- 竹林:象征坚韧与清新。
- 蜡灯:象征孤独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百字令 其二 寄又孺》中的“蔷薇”象征什么?
A. 绝望
B. 美丽与希望
C. 伤感 -
诗中提到的“谷雨”是哪个季节的节气?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
“归期犹滞”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期待
B. 无奈
C. 快乐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沈皞日与李清照的作品都涉及对自然的描写与对人生的思考,但李清照的词更多体现女性的细腻情感,沈皞日则展现了一种更为深沉的忧伤。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