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甲戌月正三日黄子寿太史招集奎画楼,刘培甫词先成,予为效颦》
时间: 2025-01-19 19:48: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百字令·甲戌月正三日黄子寿太史招集奎画楼,刘培甫词先成,予为效颦
作者: 杨葆光 〔清代〕
番风吹到,便苍松翠竹,都含春色。月上初三弓势峭,挂向高芬寒壁。把酒人来,读书客去,此地嗟今昔。沈酣高唱,唾壶应为君击。最是异地凄清,怜才山谷,留住勤相惜。时借琴尊消别思,几度飞觞延客。幕府清才,风流太守,谁是苏辛敌。皇都花丽,尾声刚听梅笛。
白话文翻译
春风吹拂,苍松翠竹都洋溢着春天的气息。月亮刚升起,弓形的轮廓在高寒的墙壁上挂着。饮酒的人来了,读书的人走了,令人感叹今昔的变迁。沉醉高歌,唾壶应为君子击打。这里最是异乡的凄清,心疼才子在山谷中,唯愿彼此珍惜。偶尔借着酒杯消散离别的思绪,几度举杯延留宾客。幕府里的清才,风流的太守,谁能与苏东坡和辛弃疾相抗衡?皇都的花儿娇媚,刚刚听到梅笛的尾声。
注释
- 番风:指春风,寓意生命的复苏。
- 苍松翠竹:形容自然景色,意指生机勃勃。
- 月上初三:指农历三日,象征新月的出现。
- 唾壶:古代饮酒时用的器具,寓意豪放。
- 风流太守:指风雅的地方官,与才子比较。
- 苏辛敌:指与苏东坡、辛弃疾相比的才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葆光,清代诗人,擅长词曲,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情感为题材。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甲戌月的一个春日,诗人在黄子寿的邀请下与友人聚会,借此场景抒发对时光流逝和友情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景开篇,生动地描绘了初春的自然气息,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首句“番风吹到,便苍松翠竹,都含春色”,将春风与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联系起来,令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希望。接着,诗人通过描绘月亮的形状与寒壁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高远的意境。
“把酒人来,读书客去,此地嗟今昔”一句,表达了对时光变迁的感慨与惆怅,饮酒与读书的交替更显人们在生活中的忙碌与追求。随后,提到“沈酣高唱,唾壶应为君击”,则展现出一种洒脱与豪情,似乎在呼唤朋友间的豪饮共欢。
整首诗在表现异乡情感时,展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才华的敬仰。结尾处提到的“皇都花丽,尾声刚听梅笛”,则将诗情推向高潮,既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回忆的留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番风吹到:春风的到来带来生机。
- 便苍松翠竹,都含春色:描绘自然界中植物的生机。
- 月上初三弓势峭:月亮的形状象征清冷而高远的意境。
- 把酒人来,读书客去:描绘人们的生活状态与交往。
- 此地嗟今昔:感叹时光流逝。
- 沈酣高唱:表达豪放的饮酒情景。
- 怜才山谷,留住勤相惜:强调对才子与友谊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上初三”比喻新生的希望。
- 对仗:如“把酒人来,读书客去”,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自然景物被赋予感情,使景更具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友情珍惜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生命与希望。
- 月亮:象征清冷与高远的理想。
- 酒:代表欢聚与豪放。
- 竹松:象征坚韧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苍松翠竹”象征什么?
- A. 秋天的凋零
- B. 春天的生机
- C. 夏天的炎热
-
“把酒人来,读书客去”想表达什么?
- A. 人们在聚会
- B. 时光的流逝
- C. 自然的变迁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与苏东坡的诗作相比,杨葆光在描绘春景和友情方面更注重细腻的情感,而苏东坡则常以豪放、壮阔的气概见长。两者虽风格不同,但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