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 秋晚寄凝若》
时间: 2025-01-04 09:03: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梦红窗,思翠水,相忆情何底。
此恨谁知,只有青灯耳。
无端偶寄诗篇,殷勤传雁,却怕损秋人清泪。
天寒矣。遥想吟倦妆残,新筠映窗倚。
相识疑曾,愁立晚风里。
也应念我怜君,高楼尽日,长照眼碧云千里。
白话文翻译
在红窗前做梦,思念着碧水,彼此的情感到底有多少?
这种遗恨有谁能懂,只有青灯下我在倾诉。
无缘无故寄出诗篇,殷勤地传递信鸽,却怕伤了你秋天的清泪。
天寒了啊。遥想你那倦怠的妆容,映着新竹的影子倚窗而立。
我们似乎曾有过相识,却愁苦地在晚风中伫立。
你应该也会想到我对你的怜惜,高楼上日日照耀着你,映照着碧云千里的远方。
注释
- 梦红窗:红窗指窗户的颜色,梦境在此窗前。
- 思翠水:翠水指清澈的水,寓意思念之情。
- 此恨谁知:此种遗恨又有谁能理解。
- 青灯耳:青灯下,只有我在耳边自诉。
- 无端偶寄诗篇:无缘无故地寄出诗篇。
- 殷勤传雁:热切地传递信鸽。
- 秋人清泪:秋天的人的眼泪,形容悲伤。
- 新筠:新竹,象征着生机与清新。
- 愁立晚风里:在晚风中愁苦地伫立。
- 高楼尽日:高楼上日照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元昭,清代诗人,生于乾隆年间,擅长诗词创作,风格细腻,情感丰富。其作品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情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秋晚,作者在感受到季节变迁和个人情感的交织下,写下对恋人的思念与惆怅,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诗歌鉴赏
《祝英台近·秋晚寄凝若》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中通过对秋天寒冷气息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深深的思念与惆怅。开篇以“梦红窗,思翠水”展现出一种梦幻的意境,红窗与碧水的结合,象征着作者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忆。在“此恨谁知,只有青灯耳”中,作者深感孤独与无奈,只有青灯作伴,表达出对恋人的思念之苦。
接着,诗中提到的“无端偶寄诗篇,殷勤传雁”,展现出作者寄托情感的方式——通过写诗和传递信物来表达对恋人的思念,然而又担心这份情感会伤及恋人的心灵。“天寒矣”一句,暗示季节的变化和心境的寒冷,尤为突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遥想吟倦妆残”描绘出恋人在秋风中愁苦的形象,增加了诗的情感层次。而“高楼尽日,长照眼碧云千里”则表现出对远方恋人的无尽思念,意象中包含了对未来的期许与无奈。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更透出了人对情感深切的渴求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梦红窗,思翠水:描绘梦境与思念,红窗与翠水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内心的矛盾。
- 此恨谁知,只有青灯耳:表达孤独感,只有青灯能懂这份痛苦。
- 无端偶寄诗篇:突显诗人无奈的情感寄托,诗篇成为情感的载体。
- 殷勤传雁,却怕损秋人清泪:对恋人情感的细腻描绘,担心自己的情感会给她带来伤害。
- 天寒矣:感受到季节的寒冷,暗示内心的孤寂。
- 遥想吟倦妆残:回忆恋人的形象,传达对她的无尽思念。
- 新筠映窗倚:新竹的影子,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美好。
- 相识疑曾,愁立晚风里:怀疑曾经的相识,心中满是愁苦。
- 也应念我怜君:希望恋人能理解自己的思念与怜惜。
- 高楼尽日,长照眼碧云千里:描绘恋人在高楼上遥望的情景,象征着对未来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青灯耳”,用灯光比喻孤独的倾诉对象。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如“殷勤传雁”,赋予信鸽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透过细腻的情感描绘,表现出在秋天的孤独与思念,展现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窗:象征着温暖与思念。
- 翠水:清澈的水,代表着纯净的爱情。
- 青灯:孤独与倾诉的象征。
- 新筠:新生与希望的象征。
- 高楼:对远方的渴望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梦红窗”指什么?
- A. 梦中的窗户
- B. 红色的窗前
- C. 梦境与思念的结合
- D. 以上皆是
-
“此恨谁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与无奈
- C. 愤怒
- D. 无所谓
-
诗中“殷勤传雁”指的是?
- A. 写诗
- B. 传递信物
- C. 发送消息
- D. 以上皆是
答案
- D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可以将《祝英台近·秋晚寄凝若》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比较,两者都是表达对爱情的思念与无奈,但李清照的作品更显直接与激烈,而郑元昭的诗则多了一份细腻与婉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郑元昭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