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绿窗烟黛销眉梢,落日近横桥。
玉笛才闻,碧霞初断,赢得水沈消。
口脂试了樱桃润,馀晕入鲛绡。
七曲屏风,几重帘幕,人静画楼高。
白话文翻译:
窗外烟雾轻柔,映衬着我细长的眉梢,落日慢慢靠近横跨河流的桥。
刚听到玉笛的声音,碧霞的余晖初渐消散,水面上波光荡漾,似乎在沉醉中消失。
我试着涂抹樱桃色的口脂,余晕映照在精致的纱幔上。
七曲屏风后,几重帘幕之间,楼台静谧,画楼高耸入云。
注释:
字词注释:
- 绿窗烟黛:指窗外的景色如烟雾般朦胧,眉梢柔美。
- 玉笛:用玉石制成的笛子,象征优雅和高洁的音乐。
- 碧霞:指天空的美丽晚霞。
- 鲛绡:一种细腻的丝织品,通常用来做衣裳或装饰品。
- 七曲屏风:形容屏风的曲折多变,增添空间的层次感。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相结合,反映出生活的雅致与内心的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雯,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作品多为描绘生活情景与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人物内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社会环境相对安定,文人雅士闲适自得,常在诗词中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少年游 冬暮》是一首描绘冬季黄昏时分美丽景象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冬日的静谧与宁静,勾勒出一幅温暖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开头“绿窗烟黛销眉梢,落日近横桥”将读者带入一个柔和的环境,窗外的景色轻柔而美好,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接着,诗人用“玉笛才闻”这一句,暗示音乐的出现,使得宁静的环境更添一丝生动。
“碧霞初断,赢得水沈消”一句,展现了黄昏时刻,天边的晚霞逐渐消失,水面波光荡漾,给人一种时间流逝的感慨。诗的后半部分,以“口脂试了樱桃润”描绘个人的细腻生活,显示出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余晕在鲛绡上的映照,恰如人生的瞬息万变。
最后“七曲屏风,几重帘幕,人静画楼高”将情景拉回到室内,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空间,营造出一种高雅而孤独的氛围。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融合,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美的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绿窗烟黛销眉梢:透过窗外的烟雾,似有青黛之色,映衬出眉头的柔美。
- 落日近横桥:夕阳缓缓靠近桥边,暗示时间的流逝。
- 玉笛才闻:刚刚听到美妙的笛声,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 碧霞初断:晚霞渐渐消散,象征着美好的瞬间即将结束。
- 赢得水沈消:水面上波光荡漾,仿佛在细腻的情感中沉淀。
- 口脂试了樱桃润:涂抹口脂,反映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馀晕入鲛绡:余晕的映照在轻柔的纱幔上,增添了生活的细腻感。
- 七曲屏风,几重帘幕:空间的复杂感,表现出一种层次与深邃。
- 人静画楼高:在这静谧的空间中,感受到一种高远的理想与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绿窗烟黛”比喻自然的优美。
- 拟人:水面波光似乎在“消失”,赋予物体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七曲屏风,几重帘幕”,展现了对称与和谐美。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细腻之美的感悟,以及在美好与孤独之间的思考,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窗烟黛:代表静谧与柔美的自然景色。
- 玉笛:象征音乐的高雅与纯洁。
- 碧霞:晚霞象征美好瞬间的流逝。
- 鲛绡:代表轻柔与细腻的生活态度。
- 七曲屏风:象征生活的复杂与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绿窗烟黛”形容的是哪个部位? A. 眉毛
B. 窗外景色
C. 画楼
D. 河流 -
“碧霞初断”中的“碧霞”指的是什么? A. 绿色的窗帘
B. 晚霞
C. 河水
D. 竹子 -
诗中提到的“玉笛”象征什么? A. 生活的繁忙
B. 音乐的优雅
C. 诗人的孤独
D. 夕阳的美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津》
- 温庭筠《更漏子》
诗词对比:
- 比较李白与李雯在描绘自然景色时的不同风格,李白更显豪放洒脱,而李雯则细腻柔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雯诗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