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岁暮返里
作者: 戴亨
经岁羁京国,
隆冬返塞垣。
严霜翻白昼,
饥虎猎黄昏。
面削风尘悴,
身归皮骨存。
老亲惊拭泪,
艰苦到衡门。
白话文翻译:
这一年我被羁留在京城,
隆冬时节终于回到故乡。
严霜把白昼变得如同夜晚,
饥饿的野虎在黄昏时分潜伏。
我的脸色因风尘而憔悴,
归来之际只剩下皮骨相依。
年迈的父母惊讶地擦拭泪水,
艰难的生活让我到达了家门口。
注释:
- 经岁:经过一年的时间。
- 羁京国:被拘留在京城,意指长时间在外漂泊。
- 塞垣:指边塞的城墙,这里指返回故乡。
- 严霜:寒冷的霜冻天气。
- 饥虎:饥饿的老虎,形容凶险的环境。
- 面削风尘悴:面容因风尘而显得憔悴。
- 艰苦到衡门:艰苦的生活条件,让我回到家门时显得十分疲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戴亨,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多,主要以诗作见长。他的诗风严谨,常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在外漂泊一年的辛苦与归乡的复杂情感,表达了对家庭的思念与对经历的无奈。
诗歌鉴赏:
《岁暮返里》是一首充满人情味的诗,诗中描绘了离乡游子的归来心情与所遭遇的艰辛。开头两句“经岁羁京国,隆冬返塞垣”,诗人用“羁”字形象地描述了自己在外漂泊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渴望。隆冬时节的归来,带着一丝凄凉的气息。
接下来的“严霜翻白昼,饥虎猎黄昏”,不仅描绘了寒冷的自然环境,也暗示了生活的艰难与不安,仿佛在暗示着诗人面临的生存压力。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自我形象的描写也愈发明显,“面削风尘悴,身归皮骨存”,令人感受到他在外一年间的疲惫与风霜的侵蚀。
最后两句“老亲惊拭泪,艰苦到衡门”,表达了亲人对归来的惊喜和眼泪,突显了家庭的温暖及生活的艰辛。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传达了对亲情的珍视,也深刻揭示了人们在生活中所经历的困苦与挑战,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情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经岁羁京国:表达了诗人对外漂泊的无奈与时间的流逝。
- 隆冬返塞垣:回到故乡的喜悦与严寒形成鲜明对比。
- 严霜翻白昼:形象地描绘了严寒的自然环境,增强了诗的凄凉感。
- 饥虎猎黄昏:暗示生存的艰难和对安全的渴望。
- 面削风尘悴:表现了长期漂泊带来的身体和精神上的疲惫。
- 身归皮骨存:强调了归来时的狼狈与苦楚。
- 老亲惊拭泪:展现了亲情的温暖与感动。
- 艰苦到衡门:回到家门时的艰辛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饥虎”比喻生活的艰辛。
- 对仗:如“严霜翻白昼,饥虎猎黄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形象化,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归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对亲情的依恋,以及在外漂泊的艰辛,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家庭温暖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京城:象征着权力与繁华,代表了诗人一年的漂泊。
- 严霜:象征着寒冷与艰苦的环境。
- 饥虎:象征着生活的压力和威胁。
- 衡门:象征着温暖的家庭与亲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羁京国”,指的是诗人在哪个地方漂泊?
A. 家乡
B. 京城
C. 乡村 -
诗中“严霜翻白昼”意指什么?
A. 白天变得寒冷
B. 夜晚来临
C. 自然环境的严酷 -
“老亲惊拭泪”描绘了怎样的情感?
A. 伤心
B. 惊喜
C. 平静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描绘了离散与归来的情感。
诗词对比:
比较戴亨的《岁暮返里》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以发现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但戴亨的诗更强调了归来的艰辛与风霜,而王维的诗则更侧重于团圆的渴望与温暖。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