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五载不相见,见君犹布衣。
匆匆还作别,草草不成归。
柳色侵江过,梅花入路飞。
孤帆那忍发,乡月正依依。
白话文翻译:
五年没有见面,再见到你却还是穿着普通的布衣。
匆忙中又要告别,草草地无法回家。
柳树的青色悄然侵入江水,梅花在路上飞舞。
孤帆怎能不启航,故乡的明月正依依在旁。
注释:
- 布衣:指普通的衣服,借以表现朋友的朴素与亲切。
- 草草:匆忙、急促,形容告别时的不舍。
- 柳色:指柳树的绿色,象征生命与春天的气息。
- 梅花:象征高洁与坚韧,常用来表达情感。
- 孤帆:指孤独的船,寓意离别与思乡之情。
- 乡月:故乡的月亮,表现思乡的情感。
典故解析:
- 柳色侵江:柳树常生长于水边,柳色与江水相映成趣,传达自然的和谐美。
- 梅花入路飞:梅花在春天盛开,常被文人所咏,象征着坚韧和清高的品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惠周惕,清代诗人,生于清代中期,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游子思乡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与友人分别之际,表达了久别重逢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别查夏重》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故乡的眷恋。开篇以“五载不相见”引入,时间的跨度让重逢显得格外珍贵,然而“见君犹布衣”则透出一种平淡与亲切,显示出友人的朴实无华,反而让重逢更显温暖。接着“匆匆还作别”,将即将离开的紧迫感传达出来,表现出一种无奈与不舍。
诗中意象丰富,柳树与江水的描绘,映衬出春天的生机与友谊的生动;而“梅花入路飞”更增添了一份灵动与美感。最后两句“孤帆那忍发,乡月正依依”更是点睛之笔,孤帆象征着离别的心情,而明月则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情感深沉而真挚。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充满了诗人对友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展现了内心的情感波动,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五载不相见:时间的久远,暗示了彼此间的距离与思念。
- 见君犹布衣:重逢时的亲切,突显友人未改的本色。
- 匆匆还作别:再见即又要分别,表达了一种急促的情感。
- 草草不成归:离别时的无奈与不舍,表现出对故乡的渴望。
- 柳色侵江过:描绘春天的生机,感受到自然的气息。
- 梅花入路飞:梅花象征清高,表达对友谊的珍视。
- 孤帆那忍发:孤独的离别心情,喻示着对友人的不舍。
- 乡月正依依:明月勾起思乡之情,情感温柔而深沉。
修辞手法:
- 对比:五年未见与重逢的情感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柳、梅、孤帆、乡月等意象传达浓厚的情感。
- 拟人:柳色、梅花似乎有生命,增强了诗的生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抒发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眷恋,展现了诗人对友情与故乡深情的寄托。
意象分析:
- 柳色: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友谊的长久。
- 梅花:象征高洁、坚韧,代表诗人的品格与情感。
- 孤帆:象征离别与思乡,表现出无奈与追忆。
- 乡月:象征对故乡的思念与情感的依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惠周惕
- C. 杜甫
-
“见君犹布衣”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友人的富贵
- B. 友人的朴实
- C. 友人的离去
-
“孤帆那忍发”中的“孤帆”象征什么?
- A. 友谊
- B. 离别
- C. 故乡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送友人》 - 李白
诗词对比:
- 《送友人》与《别查夏重》均表现了离别时的情感,但前者更侧重于离别的瞬间,后者则更强调思念与自然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情感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以上为《别查夏重》的详细解析和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