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张和公母秦国太夫人挽词
王之望 〔宋代〕
誓此共姜早,贫如翟母希。
三迁功可大,五福报无违。
衮绣供儿采,风旛契祖机。
千秋凭直笔,图史播芳徽。
白话文翻译:
这首挽词表达了对秦国太夫人的哀悼和对她的追思。诗中提到与姜氏共同立誓的情谊,生活虽然贫困但志向高远。三次迁居,成就可以非常显著,而五福的回报将不会有所违背。华丽的衣服是为儿子准备的,风筝飘扬的寓意则是承载着祖先的智慧。千秋万代能够凭借正直的笔墨,记录历史,传播她的美名。
注释:
- 姜:指姜氏家族,象征着高贵的出身。
- 翟母:指翟氏的母亲,寓意贫困但志向高远。
- 三迁:指三次迁移,可能暗指历史上的重要迁徙。
- 五福:指五种幸福与福气。
- 衮绣:华丽的衣服,象征地位与尊荣。
- 风旛:指飘扬的旗帜,象征着承载的使命与希望。
- 千秋:千年之后,寓意长久的记忆与历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之望,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见解而闻名。其作品多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挽词作于秦国太夫人逝世之时,表达了对她的悼念之情,反映了家庭与社会的深切联系,以及对历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诗歌鉴赏:
这首挽词充满了对逝者的敬仰与怀念之情。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对比,突显了太夫人一生的伟大与贡献。开头的“誓此共姜早”展现了太夫人与家族之间的深厚情谊,接着“贫如翟母希”则表现了尽管生活贫困,但志向不屈的精神。诗中提到的“三迁功可大”,暗示了历史变迁中她对家族和社会的影响,展现了她的智慧与远见。
整首诗在情感上不仅是对个人的追思,更是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展望。结尾的“千秋凭直笔,图史播芳徽”更是将个人与历史紧密结合,强调了铭记与传承的重要性。王之望以简约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时代的女性形象,赋予了她们应有的尊重与荣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誓此共姜早:表达了与姜氏家族的誓言,象征着忠诚与承诺。
- 贫如翟母希:暗示生活的艰难,但志向依然高远,表现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 三迁功可大:通过三次迁徙,成就显赫,强调了努力的重要性。
- 五福报无违:强调人生福报的正当性,表明心中信念的坚定。
- 衮绣供儿采:华丽的衣物象征地位与尊荣,也是对后代的期许。
- 风旛契祖机:飘扬的旗帜象征着承传家族的智慧与力量。
- 千秋凭直笔:强调纪录历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直笔象征正直与真实。
- 图史播芳徽:展望未来,传承美德与名声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 比喻:如“风旛契祖机”,将家庭的使命与历史紧密结合。
- 排比:强调不同层次的成就和情感,增强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逝者的悼念、对家庭与历史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诗中通过个人的情感,反映了社会的责任与使命,强调了历史与个人命运的紧密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姜:象征高贵与承诺。
- 翟母:象征坚韧与希望。
- 三迁:象征变迁与努力。
- 五福:象征幸福与回报。
- 衮绣:象征地位与荣耀。
- 风旛:象征传承与希望。
- 千秋:象征永恒的记忆与历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历史的反思
- B. 对逝者的哀悼
- C. 对家庭的期许
- D. 以上皆是
-
诗中提到的“三迁”指的是什么?
- A. 三次迁居
- B. 三次出征
- C. 三次婚嫁
- D. 三次旅行
-
“五福报无违”的意思是什么?
- A. 五福无法得到
- B. 五福的回报是必然的
- C. 五福不重要
- D. 五福只属于贵族
答案:
- D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同样表现对历史与自然的感悟。
- 杜甫《春望》:展现对社会变迁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对比:
- 王之望《挽词》与李白《静夜思》对比:前者关注家国情怀与个人命运,后者则是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背景。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王之望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