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郢州白雪楼》

时间: 2025-01-19 17:55:35

折杨黄华笑者多,阳春白雪和者少。

知音四海无几人,况乃区区郢中小。

千载相传始欲慕,一时独唱谁能晓。

古心以此分冥冥,俚耳至今徒扰扰。

朱楼碧瓦何年有,榱桷连空欲惊矫。

郢人烂漫醉浮云,郢女参差蹑飞鸟。

丘墟馀响难再得,栏槛兹名复谁表。

我来欲歌声更吞,石城寒江暮云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题郢州白雪楼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折杨黄华笑者多,阳春白雪和者少。
知音四海无几人,况乃区区郢中小。
千载相传始欲慕,一时独唱谁能晓。
古心以此分冥冥,俚耳至今徒扰扰。
朱楼碧瓦何年有,榱桷连空欲惊矫。
郢人烂漫醉浮云,郢女参差蹑飞鸟。
丘墟馀响难再得,栏槛兹名复谁表。
我来欲歌声更吞,石城寒江暮云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阳春时节,很多人喜欢折杨花和黄花,然而能和“白雪”相和的人却少之又少。四海之内,知音难觅,更何况是小小的郢州。千年传承的诗歌,只有在那个时刻独自吟唱,谁能理解呢?古人的心思在此刻分隔于无形之中,直到现在也不过是扰扰浮音而已。朱红楼阁和碧瓦房子,何年才会有?横梁和屋檐仿佛要飞起来一样。郢州的人们在浮云中陶醉,郢州的女子像飞鸟般轻盈而散乱。古老的余响已难再得,栏杆与楼阁又有谁来铭记呢?我来这里想要高歌,声声更比寒江暮云绕。


注释

字词注释

  • 黄华:指黄色的花,可能是指杨花。
  • 阳春白雪:比喻高雅的音乐或文学。
  • 知音:理解音乐或文学的人。
  • 区区:微小的,不值得一提的。
  • 千载:千年,指漫长的时间。
  • 俚耳:指平常的耳朵,意指普通人的耳朵。
  • 朱楼碧瓦:形容楼阁的颜色,红色的楼和绿色的瓦。
  • 榱桷:建筑结构的横梁和支撑。
  • 郢人:指郢州的人。
  • 丘墟:指古代遗迹。
  • 栏槛:栏杆和门槛。

典故解析

  • 阳春白雪:出自《乐府诗集》,形容高雅的音乐。
  • 知音:出自《左传》,指理解知音的人,典故用以表达知音难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晚号穷睇,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推行变法,致力于经济和政治改革,影响深远。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寓意深邃。

创作背景
《寄题郢州白雪楼》作于王安石任职郢州期间,表达了对知音难寻的感慨以及对古代文化的怀念。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与王安石的政治理想和文化追求紧密相连,反映出他对文学、音乐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折杨黄华笑者多,阳春白雪和者少”开篇,运用了对比手法,鲜明地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和对高雅艺术的追求。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抒发了对人际情感的思考,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的孤独感的思索。

“千载相传始欲慕,一时独唱谁能晓”,这两句勾勒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强调了古代文化与现代人之间的隔阂。王安石以“古心以此分冥冥”引出更深的哲学思考,诗中对知音的渴望与古心的追寻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人们在时光流转中所面临的孤独与无奈。

在对郢州的描写中,“郢人烂漫醉浮云,郢女参差蹑飞鸟”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地方风情画,生动而富有诗意。而“我来欲歌声更吞,石城寒江暮云绕”则是对自身情感和状态的总结,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以及在孤独中渴望表达的情感。

整首诗语言清丽,意象丰富,既有个人情感的流露,又有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体现了王安石深沉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折杨黄华笑者多:描绘春天时,人们常常折杨花和黄花,沉醉于欢乐之中。
  2. 阳春白雪和者少:对比之下,能与“阳春白雪”相和的人却少之又少,暗示知音难求。
  3. 知音四海无几人:表达知音几乎无处可寻,感叹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4. 况乃区区郢中小:强调郢州的地方小,更加难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5. 千载相传始欲慕:古代文化经过千年传承,开始引起人们的向往。
  6. 一时独唱谁能晓:在那个特定时刻,独自吟唱的情感又有谁能理解呢?
  7. 古心以此分冥冥:古人心思在此种种情况下显得模糊不清。
  8. 俚耳至今徒扰扰:即使是普通人的耳朵,如今只会受到浮躁的干扰。
  9. 朱楼碧瓦何年有:在此询问朱红的楼阁和碧色的瓦何时才会有?
  10. 榱桷连空欲惊矫:形容楼阁的构造,仿佛要飞起来一样。
  11. 郢人烂漫醉浮云:描绘郢州的人们在美丽的云彩中陶醉。
  12. 郢女参差蹑飞鸟:形象地描绘郢州的女子如同飞鸟一般轻盈。
  13. 丘墟馀响难再得:古代遗址的余音已难再得,感叹文化的流失。
  14. 栏槛兹名复谁表:问栏杆和门槛又有谁来铭记呢?
  15. 我来欲歌声更吞:诗人来到这里,想要放声高歌。
  16. 石城寒江暮云绕:最后一句描绘出石城傍江而立,暮云环绕的景象,增添了诗的意境。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折杨黄华”和“阳春白雪”的对比,突出知音的稀缺。
  • 拟人:形象化的描绘郢州人和女子的状态,使其更生动。
  • 象征:朱楼碧瓦象征着古代文化的辉煌与追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高雅艺术的追求、对知音的渴望,以及对古代文化的怀念。王安石通过这些叙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孤独,以及在历史长河中对文化的惋惜和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黄华:象征着春天的欢乐与轻松。
  • 阳春白雪:象征高雅的艺术与文化。
  • 朱楼碧瓦:象征古代辉煌的建筑与文化遗产。
  • 郢人、郢女:象征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与情感。
  • 石城寒江:象征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自然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安石的《寄题郢州白雪楼》主要表达了哪种情感? A. 归乡的思念
    B. 对知音的渴望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财富的追求

  2. “阳春白雪”在诗中比喻什么? A. 普通的音乐
    B. 高雅的音乐或文学
    C. 春天的花朵
    D. 白色的雪花

  3. 诗中提到的“朱楼碧瓦”意在描绘什么? A. 现代建筑
    B. 自然风光
    C. 古代文化的辉煌
    D. 人们的生活状态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思乡与孤独的情感。
  • 李白的《将进酒》: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寄题郢州白雪楼》与李白的《庐山谣》。
    • 王安石的诗更注重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而李白的诗则更多表现自然的壮丽和人生的豪情。
    • 两者都是对古文化的追忆,但王安石更显得深沉而孤独,李白则显得豪放而奔放。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王安石与其时代》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寄题郢州白雪楼》这首古诗。

相关诗句

折杨黄华笑者多,阳春白雪和者少。下一句是什么

知音四海无几人,况乃区区郢中小。上一句是什么

知音四海无几人,况乃区区郢中小。下一句是什么

千载相传始欲慕,一时独唱谁能晓。上一句是什么

千载相传始欲慕,一时独唱谁能晓。下一句是什么

古心以此分冥冥,俚耳至今徒扰扰。上一句是什么

古心以此分冥冥,俚耳至今徒扰扰。下一句是什么

朱楼碧瓦何年有,榱桷连空欲惊矫。上一句是什么

朱楼碧瓦何年有,榱桷连空欲惊矫。下一句是什么

郢人烂漫醉浮云,郢女参差蹑飞鸟。上一句是什么

郢人烂漫醉浮云,郢女参差蹑飞鸟。下一句是什么

丘墟馀响难再得,栏槛兹名复谁表。上一句是什么

丘墟馀响难再得,栏槛兹名复谁表。下一句是什么

我来欲歌声更吞,石城寒江暮云绕。上一句是什么

折杨黄华笑者多,下一句是什么

阳春白雪和者少。上一句是什么

阳春白雪和者少。下一句是什么

知音四海无几人,上一句是什么

知音四海无几人,下一句是什么

况乃区区郢中小。上一句是什么

况乃区区郢中小。下一句是什么

千载相传始欲慕,上一句是什么

千载相传始欲慕,下一句是什么

一时独唱谁能晓。上一句是什么

一时独唱谁能晓。下一句是什么

古心以此分冥冥,上一句是什么

古心以此分冥冥,下一句是什么

俚耳至今徒扰扰。上一句是什么

俚耳至今徒扰扰。下一句是什么

朱楼碧瓦何年有,上一句是什么

朱楼碧瓦何年有,下一句是什么

榱桷连空欲惊矫。上一句是什么